差一点就要没有了蜀国,多亏了曹操没有听从自己谋士的计策!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据守汉中的张鲁,任用刘晔为主簿,他出谋划策,很快破除了张鲁的民心,打下了汉中。

刘晔觉得这个时候应该一鼓作气,攻下川蜀,于是言道:“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意思是,刘备刚刚得到川蜀,立足不稳,内部派系斗争还很激烈,不如趁机大加挞伐,否则让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稳定人心,据守险要,那日后就难以征服。

但曹操不听,认为虽然打下了汉中,刘备军尚有孔明与几位虎将,不曾动其筋骨,与其强征,不如班师妥善修养。谁料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数十名反对派也不能安定人心。曹操后悔没有听从刘晔之言,想要变卦,可由于此时已经走在撤回许昌的路上,无法再度折返,只好作罢。

刘备可能没想到,自己就这样与一次劫难擦肩而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