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14位的开国大将,为何缩减成了10位?这四位本应授大将

众所周知,1955年授衔的时候,我们授予了10个人为元帅,10个人为大将,这些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国十大元帅,开国十大大将,之后是55位上将,175位中将,802位少将。这些人在他们的革命岁月中都成为这个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按理说是不应该计较谁贡献的更多,谁的贡献少一点的。

但是军队是一个讲究服从的地方,如果不“按资排辈”,工作起来会有很多麻烦的事情。再者,军队也必须是一个奖惩严明的地方,所以,即使将他们的功劳按从大到小排起来这个工作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我们为了将来的工作,也必须给他们不同的军衔。

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开国元帅之外,军衔最高的就是开国大将了,和元帅一样,开国大将也是十位,不过这只是我们知道的结果,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都不只是十位,开国元帅就不用多说了,有几位重要的领导都是主动推辞的,开国大将其实一开始也并不是十位,而是14位,这多出来的四位也将他们的大将军衔给推掉了,他们推掉的原因都一样,就是当初主席说他不学斯大林,不要大元帅的军衔,并且建议凡是不在军队中工作的人都不参与此次的军衔。

我们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哪四位拒绝了大将的军衔,第一位就是李X念,他在红军长征之前就已经担任了30军的政委,他在红四方面军中是一员很得力的干将,为会师成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后来他有指挥了中原突围等战役。

另一位是谭震林,他也是一位老革命了,老井冈了,在红军期间曾担任过军一级的政委、司令员等职位,在抗战期间,他则开创了江南抗日根据地,再后来著名的淮海战役中,他和刘邓陈粟一起组成了总前委,后来刘伯承,陈毅都成为了元帅,粟裕则是开国大将之首,如果他也参与了军衔评定的话,那么他至少也是个大将。

除此之外,还有两位反别是张鼎丞和邓子恢,张鼎诚是闽西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华中军区的司令员,后来他又成为了福建的省委书记,在授衔的时候,他是最高检的检察长,所以他没有参加军衔的评定工作。

另一位邓子恢,他曾在红军主力长征之后留守中央苏区,在陈毅同志的领导下进行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的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华中局委员等职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