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非盛世

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少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乾隆时代的中国人,是“做稳了的奴隶”,只许有胃肠,不许有头脑。

公元1793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八年夏天,英国派出的第一个访华使团到达中国。

英国人对这个神秘的国度充满好奇。他们相信,中国就像《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的那样,黄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绫罗绸缎。

然而,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

清王朝雇用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人端茶倒水,扫地做饭。

英国人注意到这些人“都如此消瘦”。

在普通中国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

这些普通中国人 “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确实,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

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但是,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结出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居然如此黯淡?

原因是,乾隆时代的普通中国人与英国人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

14世纪,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多少。他们的食物中肉食比重并不算高,一大块面包加一碗浓汤就已经让辛苦了一天的英国农夫心满意足。

但是随着经济的质变,欧洲人与中国人生活水平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18世纪工业革命前期,英国汉普郡农场的一个普通雇工,一日三餐的食谱如下:早餐是牛奶、面包和前一天剩下的咸猪肉;午饭是面包、奶酪、少量的啤酒和腌猪肉;晚饭是面包和奶酪。星期天,甚至可以吃上鲜猪肉。

工业革命后,英国人的生活更是蒸蒸日上。1808年英国普通农民家庭的消费清单上还要加上两三加仑脱脂牛奶,1磅奶酪,17品脱淡啤酒,黄油和糖各半磅,还有1英两茶。

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

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人们都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

据《十八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业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

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

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