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情路

1911年,郭沫若接到一封家信,信上说,母亲已给他订了婚。女家是苏溪镇的张家小姐张琼华,和远房的叔母是亲戚。郭沫若与张琼华结婚5年后离家出走。

1916年8月,在日本东京的圣路加病院,郭沫若认识了年仅22岁的日本姑娘安娜,父亲是牧师,母亲出身于日本士族家庭,虽说谈不上富裕,但在明治四十年代能够让女儿接受中等教育并脱离农村走向都市,可以看出佐藤的家族是开明和富有远见的。

​当时的郭沫若,是官费留学生,每月从国民政府那里享受33日元的奖学金。几个人合租一屋,租金只需1.5日元,而每月的伙食费8.5日元也绰绰有余。正是在这等宽松的环境下,郭沫若才诗兴大发,并有闲情逸致与安娜花前月下、甜蜜私语。应当说,当时两个年轻人走到一起是体现了自由爱情的力量,郭沫若为追求安娜写了100多封情书,而安娜小姐陶醉于郭沫若的才华横溢,毅然辞去工作与郭沫若同居,为这,在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世后,安娜甚至与父母断绝了关系。

1928年2月24日,郭沫若走投无路,开始了长达10年之久的日本流亡生涯。在这种险恶背景之下。支撑家庭生活重担的是无怨无悔的安娜,而郭沫若大约在1933年前后,郭沫若在外寻花问柳,染上性病,并且传染给安娜。

而后又结识了旅日美女记者于立忱,郭沫若拼命追求于立忱三年,口口声声称与安娜没有感情,决心要摆脱安娜,但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态度突然改变,吞吞吐吐敷衍。1937年5月,于立忱自杀。

郭沫若1937年回国后,断绝与安娜一切联系,又与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结婚生育6名子女。1948年安娜母子在香港找到郭沫若,见到郭沫若另有家庭后离开。

郭沫若与彭漪兰、黄定慧等女子也有始无终。其原配张琼华守活寡至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