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谋反事败,整个东宫都被株连,管家却意外被特赦,皇帝有话说

唐高宗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本来,既不是嫡长子又生性软弱的他,离皇位是十万八千里远的。后来,因为他那个从小就顶着皇太子光环长大的大哥李承乾一通闹腾,皇冠最后竟然奇迹般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其实李承乾早年做小太子时,还是很有优秀储君风采的。可是长大以后,就越来越走样了,最后,竟然走到了谋反的境地。身居正位的太子居然谋反逼宫,这种事情是既好笑,又悲哀,而对于一直以来都万般爱护他的亲爹李世民来说,更多的就是愤怒和痛心了。

李承乾

因此,李承乾反叛被擒后,被废为了庶人,而整个东宫上下,也是跟着被株连,集体获罪。可让人意外的是,有个跟他关系极为密切的人却安然无恙。他,就是当时太子宫的大管家于志宁,也就是此次惊天谋反大案中唯一一个极幸运被特赦的人物。

为什么唯有于志宁能获得特赦?这,首先要从他担任的职务说起,他是当时太子宫的大管家,正式的宫中叫法就是“太子詹事”。太子詹事的职责,就是总管整个太子宫内外一切大小事务,对那些非法违规的事情,还有权力加以纠正、判处。

太子李承乾是未来的皇帝,他的这位东宫大管家,是由唐太宗亲自指定的,其地位和权力,当然不是那些普通地主富户宅院里的管家能够比得上的。

唐太宗

而且,除了太子詹事的职位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职务,就是太子左庶子。这个身份,又让他可以跟在太子身边,对太子的行为做检查修正。综合起来,可以说,他这个大管家,不光能管整个东宫的内外事务,就连东宫之主——太子他也得管。

因此,于志宁这个东宫管家,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权限最大的大管家了。事实上,他也的确很尽职尽责,总是用尽所有的力气来管护太子。举个小例子吧,太子变腐化后,开始沉溺于歌舞宴乐,并热衷于在内宫修造各种奢华密室之类的供自己享乐用。

对此,换做他人,肯定会劝太子说奢靡不是明君所为,长久下去,必会导致亡国之类的俗套之语。于志宁呢,对太子的劝谏却是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

于志宁 字仲谧

他说,这些个宫匠、官奴们都是因犯了法才被罚做差役的,他们进进出出时,带的各种钳子、凿子、槌子、杵子之类的工具,宫中警卫们不好严加管制。这么一大批杂工天天混在宫里,而千牛卫们全都是在宫外值守的。万一有凶险的事情发生,后果不敢想象啊……

从太子的生命安全出发,苦口婆心地劝阻,于志宁也算是费尽了心力了。他为太子操的心,当然也不止这一件。可惜,李承乾已经到了极端玩物丧志的境界。他非但不愿听这些忠臣的肺腑之言,还嫌他们说得多。最后,还派刺客去杀掉这个天天啰嗦的于志宁,万幸的是,最后刺杀没有成功。

这样的太子,最后走上谋反之路,也就不奇怪了。可于志宁最后没有被牵连,连他自己都感到意外。而且,这么大的案子,他肯定也会有巨大的震惊和不安。为此,太宗就当面抚慰他说:“闻公数谏,承乾不听公,故至此……”

看来,他曾经为太子费的那么多苦心,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努力,虽然在太子身上白费了,可是却得到了皇帝的肯定,皇帝不仅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一起治罪,还特意解释安慰他。接着,更让他意外的是,在立李治为新太子后,李世民又把他派到李治身边,管教新太子。

唐太宗的英明公正,由此,可见一斑。而于志宁呢,在李治继位后,他的官职就开始一路高升。凭着自己的才干和正派,他从侍中,一口气做到宰相,最后,成为了饱受史家赞誉的一代贤相!

史料出自《新唐书·于志宁传》,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