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大征其实就是万历五大征,万历年间还有两次大规模的战争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7年,在明朝十三位皇帝中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年间爆发了三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一是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西北蒙古人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而是李如松、麻贵一起出国抗击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朝鲜之役,三是李化龙平定西南苗疆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的播州之役。这三场战争后人称之为“万历三大征”。

明缅战争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明朝与缅甸之间爆发的一场在“西南极边之地”(当时明缅边界不是现在云南边界)战争。

明初,朱元璋派遣大将沐英荡平蒙古在云南的残余势力后,封沐英为黔国公世镇云南。接着明朝在云南外围西南设立了六个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车里宣慰司、老挝宣慰司。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在明神宗万历时,缅甸的东吁王朝逐渐发展起来,扩张版图,兼并了今缅甸大部分地区。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先后被其占领。而明朝中央政府对此不闻不问,听任其发展,这放纵让缅甸奠定了今日版图,而诸如缅北许多为南诏、大理、元朝控制7、8百年的领土,如密支那、八莫、腊戊等被新崛起的缅甸占据。老挝也独立发展。万历九年(1581年),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他继承王位后,不满足已从明朝攫取的领土,继续使用武力向北扩张。万历十一年(1583)正月,缅军攻陷施甸(今云南施甸),进攻顺宁(今云南凤庆)、盏达(今云南盈江),深入现在国境上百公里,兵锋直指楚雄、大理。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明廷迅速派刘綎和邓子龙率领明军进行抵抗,明军在当地土司武装的配合下,在姚关以南的攀枝花大破缅军,取得攀枝花大捷。明军乘胜追击,邓子龙率领军队军队收复了湾甸、耿马。而刘缀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陇川,俘虏缅甸丞相岳凤。岳凤投降后,缅甸军队一触即溃,明军一路收复了蛮莫、孟养和孟琏,孟密土司也宣布内附,阿瓦缅甸守将莽灼也投降了明廷。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缅甸军队再次入侵,攻占孟密,包围五章。明军把总高国春又率军击败了缅甸的入侵。自此缅甸东吁王朝的势力被赶出木邦、孟养、蛮莫等土司地区,叛国投缅的大汉奸岳凤被押送京师处死,边境地区的土司纷纷重新归顺明王朝,明缅战争但是战争并没有至此结束,万历十三年开始,由于朝政腐败,明开始继续被缅甸蚕食,缅甸向今景洪、西盟、临沧、腾冲等地大举扩张。最后一次战争在万历三十年爆发,明朝最终由于援朝战役爆发而无力南顾,开始与缅甸讲和,以明朝割让给缅甸孟养、木邦、兴威(今缅甸登尼)为条件,两国恢复了正常关系。

萨尔浒之战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九路围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军攻陷抚顺、清河等地。明廷决定大举反击。次年,经略杨镐统兵八万八千余人,号称二十四万(一作四十七万),分四路合击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得侦卒探报,采取“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方针,只留少数兵力留守后方,集中八旗六万之众,首先迎击左翼中路的杜松军。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县东北浑河南岸)之役,杜松及所部三万之众,悉被歼灭。明北路马林军闻杜松已败,急据尚间崖(距萨尔浒约三四十里)掘濠坚守。努尔哈赤移师击之,一举尽歼,马林仅以身免。明南路刘綎军绕道进逼赫图阿拉,以路远不知萨尔浒败讯。努尔哈赤命降将持杜松令箭,催刘部速进,诈称杜部已近敌城。刘綎信之,亲率前军进击,中伏战死,南路军亦败。惟右翼中路军李如柏部,因杨镐闻败后急檄撤退,得免。是役,明折军四万三千余人,文武官三百余人,其中杜松、刘綎均一时名将。这是后金与明朝兴亡史上的重大转折。

万历三大征与后面的萨尔浒之役完全不能够相提并论,不管从规模还是结果,萨尔浒之役才是对明朝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役。所以那些说万历三大征消耗了明朝国力,直接导致明朝灭亡的说法是不恰当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