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前面有好几位优秀的哥哥,但储君之位为何就落在他头上了?

唐太宗极力掩饰他这个皇位怎么来的,但是还是给孩子们做了个瞎榜样,唐太宗的儿子们觉得父亲的皇位是夺来的,自己也能通过努力夺得王位。事实上,唐太宗并没有把李泰想谋取帝位当回事,但因为对太子极度失望,唐太宗几乎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魏王的宠爱,常常破例给他多种优待。

魏王是皇后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就聪敏好学,对于文章创作尤其擅长。李泰不仅有胆识有才华,而且喜欢与一些能人志士来往。这些人多有良好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社会舆论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李泰广泛地结交了朝中的臣,打好了基础,获得了支持力量。随着时间的发展,魏王的声誉和势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按照惯例,成年的皇子都要被任命到长被任命为相州都督。但当其他的皇子都离京赴任了,唐太宗却独独把魏王李泰留在了长安。

皇上对二皇子宠爱有加,朝中大臣也都向着魏王,这让太子大失颜面,处在危机之中的李承乾认为正是父王宠爱魏王才使得他的太子之位受到威胁,于是他不得不采取行动将斗争的重心放在了李泰身上。但可悲的是,李承乾虽然此时还贵为太子,可是他上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也没有朝臣的支持。不得已,他只得采取极端的行为,预谋加害自己的亲弟弟。

在太子看来,自己失爱于父皇, 而弟弟又野心勃勃,他的内心深处也+分害怕自己变成他大爷那样,于是他只有奋起反抗。相比太子,李泰面对朝廷的风云变幻则表现得十分镇定和出色,他仗看父亲的宠爱,拉帮结派,和自己的哥哥抗争。辅佐李泰的这些人十分团结,他们不仅同心一致出谋划策,推动魏王高升,还费尽心思提高李泰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

唐太宗虽然对太子李承乾种种荒唐的做法极度失望,也曾经动过扶持魏王李泰做储君的念头,但是后来却明确地表态自己并不打算废去太子。唐太宗之所以改变想法的主要原因在于群臣中有不少人反对废立太子,其次谋反事件败露之后,唐太宗百思不得其解。

他亲自提审了李承乾,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面对父皇的责问,李承乾回说:“儿臣 贵为太子,又有什么好奢求的呢?倘若不是李泰苦苦相逼,我又怎会落到如此田地?父皇如果将我废了,让弟弟当太子,那可真是落人他的圈套之中了。

听了儿子这番痛彻肺腑的表白,唐太宗也开始思索起来。他觉得自己如果将老大废了,立老二,就等于开了一个恶例。其后难免会有其他皇子效仿李泰再起冲突,到时候朝廷上下就再无宁日了。为了避免手足相残的惨剧再次生,唐太宗只得重新思考,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解决此事。于是就有后来让最小的儿子李治登基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