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君继承,总有几个老子不按常理出牌,弄得国内一片大乱

简单说说古代的继承制度吧,以及一些国君临终前不按常理出牌,弄得国内一片大乱的故事。需要说明的是,偶尔也有几个国君先选对了人,出对了牌,新继承人让邦国从强大走向了更加强大。

在古代世袭的封建社会里,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继承原则,主要两条: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立嫡”是第一原则。必须首先以正妻所生的儿子,作为合法继承人。庶妻所生的儿子全排在正妻的后面。“立长”是第二原则。必须首先以最大的儿子,作为合法继承人,岁数小的在后面排队。

举个栗子。比如某国国君娶了一个大老婆,生了两个男娃,又娶了二老婆、三老婆、四老婆,分别生了六七个男娃。那么,继续顺序应该是:大老婆的大儿子→大老婆的二儿子→二老婆的大儿子→二老婆的二儿子→三老婆的大儿子,依次类推。

1、废长立幼。按照以上的继承顺序,如果古代君主废掉嫡长子的继承权,而把该权利转给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则叫做废长立幼。

这方面的栗子很多,比如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立了他的弟弟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唐太宗废了长子李承乾,立了他弟弟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隋文帝废了太子杨勇,立了晋王杨广,就是后来的败家子隋炀帝。康熙帝两次废太子,最后立了雍正。

2、废嫡立庶。依然按照以上的继承顺序,如果古代君主废掉嫡子的继承权,而把该权利转给庶妻,也就是小老婆生的孩子,就叫做废嫡立庶。

这方面的栗子也有很多,比如周幽王自从有了褒姒,万千宠爱于一身,等褒姒为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也是爱如珍宝。但褒姒是小老婆,幽王还有大老婆是申后,申后所生的大儿子姬宜臼此时已立为太子,于是周幽王下令,解除了姬宜臼的太子身份,改由姬伯服担任太子工作,当然,这次更改,后果很严重,后来姬伯服被姬宜臼的外公申侯带人干掉了,这是另一个故事,不提。

在周代的诸侯国晋国,也有一个废嫡立庶的栗子,晋献公很宠爱骊姬,骊姬姿色艳美,没想到是个狠角,骊姬当然也是献公的小老婆,她生个娃叫奚齐,那时晋献公已经立了太子叫申生,排在申生之后的顺序继承人还有重耳、夷吾,按道理怎么也轮不到骊姬,于是骊姬想法设法,挑拨离间,让晋献公分别逼死了太子申生,又逼走了重耳、夷吾,于是奚齐就变成了合法继承的太子,也因为骊姬的不法行为,晋国从此大乱了十多年,直到公子重耳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著名的晋文公,晋国才重新站起来,这是另一个故事,不提。

3、既不立嫡,也不立长。这方面的栗子也很多,战国时期燕王哙即位后,任用子之为燕国国相,因为子之为相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等到燕王哙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从此“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又受到各路说客的怂恿,准备效法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把子之作为国家继承人,将国家交给他管理。后来也导致一场大乱,差点就亡了国,这也是另一个故事,不提。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国君会参照商朝继承法,兄终弟及,哥哥当完了国君,将国家继承权交给弟弟,但是在父子相承的时代,这种继承方法常常既得不到文武百官的理解,也得不到国君亲生儿子的支持,叔叔上台没多久,前国君的儿子便要图谋造反,想要将国君位置夺回来,造成了国家政权的很多不稳定。比如公元前728年宋宣公卒,让他的弟弟宋穆公继位。等宋穆公去世后,不立他儿子公子冯,立了宋宣公的儿子公子与夷,也就是宋殇公,后来公子冯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回国抢班夺权成功,成为了宋庄公,宋国因此变故,弄得乱七八糟,民不聊生。

1、就是个人喜好问题。比如周幽王废了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就是爱屋及乌,被褒姒的枕边风吹多了,于是起了歪念头。

2、“立贤不立长”的继承权第三原则。这是继第一原则“立嫡”、第二原则“立长”之后的重要补充原则。

同样举个栗子,大家都知道周文王,他的爷爷叫古公亶父,是周部落的首领,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虞仲,三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姬昌,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周文王。

按道理,合法继承权应该属太伯,古公亶父却喜欢姬昌这个孙子,认为他将来可以带领周部落干一番大事业。但是,如果太伯继承周部落的事业,下个继承人再怎么轮,也该是太伯的儿子,怎么也轮不到姬昌。到底大儿子和二儿子聪明,看到老爹这么纠结,于是商量,咱们跑了吧,说跑就跑,两人于是一口气从陕西宝鸡跑到了江苏无锡,主动放弃了继承权,于是老三季历成为了合法继承人,姬昌在季历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继承周部落的革命事业,带领周部落不断发展壮大,到了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上位,直接造反,干掉了商朝的末代领导人商纣王,建立了强大的西周政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