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战国的开始,也是周天子权威再一次下降的标志

一个国家陨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大体分为两大类: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有时,外部因素带来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但内部因素带来的伤害却能够更加致命,三家分晋就是这样。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翻开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第一页,便可以看见这样的话。

三位晋大夫为诸侯,哪来的封地呢?当然是晋国的。

在春秋战国那样的时期,整个中国都很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已然名存实亡。有时候,天子的一句话还比不过霸主国的领导人,或者权臣的一句话。

晋国的内部也是这样,由六大家族把持朝政,并且六大家族之间相互攻伐,谁看谁都不怎么顺眼。正是这样,范家和中行家被打散了,只留下了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四大家族。而四大家族里势力最大,实力最雄厚的就是智家,它的首领叫智瑶。

人的实力扩大的同时,野心也在随之膨胀,智瑶就是这样,他想侵占其它三家的土地,并最终让自己成为晋国国君。

内心有了想法,计划也随即开始实施,于是就以公家的名义向三家讨要土地,韩、魏两家见智家势大,当即移交土地、户口给“公家”。

在韩、魏两家管用并不代表着在赵家也管用,赵家以土地是祖先留下来的名义拒绝了。由于智瑶生性骄纵的原因,在得知赵家不愿意交出土地的想法后,立刻命令两家同智家一同出兵攻打赵家。

赵家死守晋阳两年,三家联军攻不进去,就打起了晋水的主意,智瑶当即决定水淹晋阳,然而赵家人有骨气,宁愿被水淹死,也不愿意开城投降。

为了保住祖宗基业,赵襄子当然不同意,就采用了门客张孟的建议,联络两家,一同攻取智家,两家也同意了,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三家的人将晋水引到智家的军营,智家军大败,智瑶也被杀死。

为了免除后患,三家的人就开始攻打智家的封地,打下之后,三家杀智家人两百余口,并且瓜分了智家的封地。

公然杀害国家官员及其家属,当晋出公得知这样的消息时,当然恼怒,就联合齐、鲁两国攻伐三家,三家无奈,只好造反,晋出公实力不足以抵抗三家造反,就出逃国外,最终死在逃亡路上。

虽然是名义上的老大,但还是要立的,三家就立宗室姬骄为国君。这时,姬骄手中还有十几座城池,但还是被三家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瓜分了,只留下了新田给这位名义上的老大。

随后不久,三家任然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向周天子请求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便当作顺水人情封了他们为诸侯,如此,他们就摆脱了晋国国君那位名义上的老大。

最终,晋国只有一座城池,在那样的世道,当然逃脱不了被灭国的命运,一代霸主国,就此陨落。

历史品客作者:存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