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折鞭处,血战钓鱼城

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10万大军进入四川,欲效西晋灭吴之法,先取长江上游,然后水师顺江东下,配合陆路平定江南。然而,他急欲统一中国的脚步却意外地止于一座扼守在嘉陵江上、面积仅2.5平方公里的钓鱼城下。

因身中炮石而伤重不治的蒙哥,临终前留下"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的遗诏。

蒙哥驾崩之后,为争夺皇位,各路蒙军纷纷回到草原。这使得南宋的历史又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终结。

公元1276年,钓鱼城守将王立(男中音)趁泸州城兵力空虚,主动出击,杀死元军守将熊尔。就在欢庆胜利之际,化装成难民的熊耳夫人(女高音)企图行刺王立为报夫仇,却一击不中反将自己置于生死之地。王立有感于熊耳夫人刚烈坚贞的气节,力排众议,没有加罪于她,但毫无"守城经验"的熊耳夫人却被元军攻城的乱箭所伤。

在钓鱼城养伤的半年中,熊耳夫人真切感受、领悟到与她同有丧夫之痛的王母(女中音)对她的关心与开导,并亲眼看到因连年战祸所造成的无数孤儿寡母在愁云惨雾中呼号,以及众钓鱼城军民对曾经拥有的和平岁月的向往……

正在这时,一名衣衫褴褛的南宋钦差被当成奸细捉进了钓鱼城,一问方知南宋已亡于年初,并有太皇太后向全国发布向元军缴械投降的诏书为证。得知这一消息,钓鱼城军民犹如五雷轰顶,王立更是几近癫狂。

熊耳夫人将这一切看到眼里,不禁对钓鱼城军民的处境深表同情:因为有"屠城令",更因为三十多年来,围城的元军中有不少人的父兄都战死在此,即便王立率众投诚,恐怕亦无活路。他们已陷入了毫无意义却又只能死拼到底的绝境……最后,经过深思的熊尔夫人决定潜出钓鱼城,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

蒙古金帐,熊耳夫人觐见元帝忽必烈(男高音),向其陈情,恳请撤除"屠城令"。她的这一"大逆不道"的行为,引来老臣和贵族们的极大愤怒,纷纷要求忽必烈将其处死。但素怀宏图大志的忽必烈却陷入了内心的矛盾和深深的思索之中:数年前,他就已下令禁止了屠城的行为,但与他有杀兄之仇的钓鱼城却是个例外。但是,如今天下大定,像这样已经不是战争的相互杀戮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金帐外,苍凉的歌声一阵阵传来,那些负伤的蒙古将士在盼望回到梦中的草原--多年的鏖战,也将这些曾经骁勇剽悍的战士销磨得身心俱疲。

钓鱼城内,更是惨不忍睹:连年的干旱,使得守城军民已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正在这绝望的时刻,熊耳夫人带来了"只要停止抵抗,屠城令亦可放弃"的圣谕。这消息如同以石投水,立刻在守城军民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面对熊耳夫人的劝和,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王立也犹豫了:个人的性命不足惜,难道十万人的性命也不足惜吗?难道用十万人的白骨来支撑自己的一世英名,就是真正的忠义,就是上天的至理?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空间里的忽必烈却有着坚定不移的意志:要成为泱泱中华的一代帝王,要创造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

几位历史的主角,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他们同样的内心纠结,同样的天人交战,同样的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最终,他们的理智战胜了感情,用和平的歌声驱走了战争的阴霾。

最后一张图与本文无关只为博知己一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