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早就开始叫外卖了

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平时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周末宅在家,懒得做饭,于是叫外卖就成了家常便饭。但,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古代人民的智慧早就想到了。在千年左右,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杭州),外卖服务也是很常见的。

南宋时的临安绝对是个大都市,人口过百万不说,且大多是移民,有钱人那叫一个多。人嘛,一旦不缺钱,吃喝玩乐的心思准爆棚,偷个懒,吃点好的,图个方便,或者炫耀一番啥的,自然也不在话下。就譬如吃饭吧,上至大皇帝,下到小市民,南宋人似乎都不怎么喜欢吃家里做的饭。

而这一点,我们如今也是能到证据的。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画中有个酒店伙计,不知正往谁家送外卖。原来早在宋朝时就有如今天的O2O外卖服务了!当时的饮食店已经开始提供“逐时施行索唤”“咄嗟可办”的快餐、叫餐服务了。汴京餐饮业极为发达,“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宋代都市的小白领、小商人,跟今天城市里的OL一样,都不习惯在家做饭,而是下馆子或叫外卖。

皇帝叫外卖,还给小费

淳熙五年二月初一,孝宗到德寿宫问太上皇的安,赵构派内侍到市场上“宣索”旧京(今开封)人制作的菜肴,叫了李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臧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还高调向客人推荐:“此皆京师旧人”名菜。

宋孝宗

隆兴年间的一次观灯节,皇宫在中瓦搭台观看,夜深后孝宗皇帝还叫了南瓦张家圆子和李婆婆鱼羹等来宵夜,并优惠给价,“直(值)一贯者,犒之二贯”,他也不嫌麻烦。

你说这皇帝任性不任性,有御厨不用,偏去“叫外卖”,还大把的给“小费”。遇到这么阔气的皇帝顾客,不把饭馆老板的嘴乐歪了才怪。

市民也叫外卖

皇帝叫外卖,市民也一样。“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经纪”即经济,相当于有薪阶层,“旋买”即买回来吃。

需求催生服务,聪明的老板们为了揽客,推出快餐和送餐服务,就在情理之中了。

比如有顾客赶时间,“欲速饱”,饭馆伙计就先上盖浇饭之类,再上“细菜”(点后再烹制的菜品),这样就节省了顾客等待的时间,近乎如今的“快餐”。

若有顾客不愿在店里吃,又不想自己在家做饭,怎么办呢?那么,只要派个人先来点菜,“逐时施行索唤”,相当于如今打个电话,饭馆就实行上门服务,派专人“就门供卖”,送到再付钱,以方便顾客。

“外卖”也有细分市场的

正店,也就是豪华大酒楼,一般不提供外卖服务,所谓店大欺客,南宋时也有这陋习。你想叫碗面条或盖浇饭,门也没有,人家只服务有身份、有地位、有钱的上层客人,讲究一整套服务程序的。

如贵客来了,先“提瓶献茗”,入座饮茶一杯,再端上“看盘”,开始点酒菜。有传菜的伙计记唱念报给厨房,厨房里有“铛头”记录在案,依次烧菜,须臾,“行菜者左手三碗,右臂自手肩驮叠约二十碗,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当然,这种豪华店也提供大型宴会的承办。

脚店,一般指特色经营店,“卖贵细下酒,迎接中贵饮食”,好比如今的中档餐馆,接待中档消费的客人。这种店通常有外卖服务,不过,大多外卖套餐,其消费估计不会低于肯德基,没个几十百把快钱,也不会送。

古代外卖如何配送?

有了服务项目,那么一连串的问题来了。外卖用什么送?谁来送?怎么送?

用什么送?相比于现在的一次性饭盒和袋子,简直是高大上的不要不要的。

温盘:古代用来保温食物的器皿,它由上下两层瓷构成,上层瓷薄,下层瓷厚,中间是空的,在使用时向盘内夹层注入热水,可以保持菜品的热度,体现出更佳的口感。

食盒:古代专门盛放食物酒菜、便于携带行走的长形抬盒,有木、竹、珐琅、漆器等材质,其中又以木质的居多,内有数层不等。酒肆饭店以及富贵人家常用。有没有觉得很典雅庄重呢?

至于送外卖这种活一般都是店小二来包办,前面有提到《清明上河图》中送外卖的店小二。据说当时送外卖基本靠跑,苦逼的店小二无论是寒冬腊月、炎炎夏日都要步行配送。

在感叹我们古人也会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时的外卖小哥,也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也不像现代的小哥有电动的交通工具。看来我们如今的外卖还是学习我们的古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