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不能斗,司马昭宏图大业第一局

曹魏高都公、大将军、大都督司马昭是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子,司马师的弟弟,他接过父兄的重担后,寿春之战成为他的挑战和机会。

曹魏甘露三年,蜀汉景耀元年,东吴太平三年(258年)正月,早前投奔东吴的曹魏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对东吴寿春侯、左都护、持符节、大司徒、骠骑将军、青州牧诸葛诞说道:“蒋班、焦彝谓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逆降,此敌无备之时也,可以战矣。”

文钦认为,蒋班、焦彝、全端、全怿等人相继出降,魏军肯定没有防备,可以趁机出城作战,诸葛诞和东吴左将军唐咨等人都觉得有道理,就大范围地准备兵马刀箭,连续五六天不分白天黑夜,进攻魏军守备相对薄弱的南面,想要突破重围。

魏军没有一丝畏惧,居高临下发射石车火箭,诸葛诞等人攻城的武器都被烧毁,将士“死伤蔽地,血流盈堑”,不得不再次返回寿春城。

这时,寿春城内的粮食越来越少,先后有数万人出城投降,文钦想让跟随诸葛诞反叛的将士都出城投降,节省下有限的粮食留给他和吴军坚守,诸葛诞没有同意,两人之间的怨恨加深。

文氏父子的阵前悲凉

文钦之前就跟诸葛诞有矛盾,只是因一致反对司马昭专权才团结起来,现在事态紧急,两人开始互相猜疑。

于是,在文钦又一次找诸葛诞商量事情时,诸葛诞突然杀掉了文钦。

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当时领兵在小城里,听到文钦的死讯后,决心带兵为父亲报仇,但士兵们不肯为他们效命。

文鸯、文虎兄弟没办法,干脆越过城墙逃了出来,投降司马昭。

魏军将领请求杀掉文鸯、文虎二人,司马昭却有其他的想法:“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就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

司马昭认为,文鸯、文虎因父亲文钦的投敌谋反大罪应该被杀,但现在杀了他们不利于攻下寿春城,于是就赦免了文鸯、文虎兄弟,命他们率领数百骑兵围着寿春城高呼:“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

司马昭还任命文鸯、文虎为将军,赐爵关内侯。

寿春城内的人听说了文鸯、文虎兄弟的遭遇后都很高兴,他们也因吃不饱更加没有了斗志。

寿春城破后的勇和义

司马昭亲自来到寿春城边的魏军包围圈,看到寿春城上持弓的士兵都不发箭了,高兴地说道:“可攻矣!”

魏军从四面八方进攻寿春城,同时鼓噪呐喊着登上城墙。

曹魏甘露三年,蜀汉景耀元年,东吴太平三年(258年)二月二十日,寿春城被魏军攻克。

诸葛诞已经无路可走,单枪匹马率领麾下数百人,想通过突击小城闯出城去,结果在乱军中被曹魏夏阳子、大将军司马胡奋手下的兵士杀死,诸葛诞三族也全部被诛杀。

诸葛诞麾下的数百人都拱手排成队列,却没有人投降,魏军每杀一人,就问其余的人降不降,但始终没有人投降,最后全部杀尽。

东吴将军于诠慷慨说道:“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于敌,吾弗取也。”

于诠认为,他本来是援助诸葛诞,不能取胜更不能做俘虏,就脱掉盔甲,冲入魏军兵阵中战死。

唐咨、王祚等人都选择了投降,被魏军俘虏的东吴将士有一万多人,缴获的兵器堆得很高很高。

悦史君点评:司马昭是一个高手,有定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