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啥时衰败的,看看这三个女人就知道了

从宁夏银川到内蒙古巴彦淖尔,现代的高速,只需两个多小时。目光能够搜寻到的除了河套平原的旖旎,还有塞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气象。但心情却有些隐隐的沉闷,似乎始终有一个声音在某个地方的深处诉说着什么,是一声呼唤、一缕炊烟或者一丝清香。历史虽然被湮没在风尘中,但只要用心体会,总能触及到它的温度,或凄婉或者柔情或冰冷,都会飘在思绪中。唐朝是什么时候衰败的,看看唐肃宗唐德宗唐宪宗这三个女儿就知道了。

宁国公主,唐肃宗的次女,唐朝第一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咸安公主,唐德宗第八女,唐朝第二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太和公主,唐宪宗第十女,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宁国、咸安、太和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但当大唐帝里把这寓意寄托于公主的名字,并试图以她们来换取和平时,帝国的斜阳却在这三位女性的背影里,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破碎不堪,分明就是一个注定了不可挽回的梦。

阴山

咸安公主,唐朝第二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走过草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咸安公主

离阴山上的高阙塞近了,空旷峡谷中迎面而来的是还带着寒意的朔风,像是想要把记忆深处的某种东西唤醒。

咸安公主,唐德宗李适女,当年她也走在这条路上,虽然,她是唐朝第二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但在唐朝和亲皇女之中,唯一一个没有回到故乡的。

因回纥帮助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公元788年,回纥派宰相、公主率大批人马来纳聘迎亲,德宗于延喜门接见使者。可汗的上书语气十分恭敬,说:“以前我们是兄弟,现在成了女婿,就是半子。陛下如果担心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并请改族名为“回鹘”,德宗依允。随后,咸安公主就走在了唐朝和亲回鹘的路上,为了那“半个儿”的角色,帝国开始将和平寄托在了女人的身上。

故乡渐行渐远,遥远当年,这条和亲的路,汉代时,卫青走过,霍去病走过,他们都是从这里出兵击溃匈奴的。当然,这条路,那个雄赳赳、气昂昂的汉武帝也走过。他率领了十八万人马,在今天乌拉特草原一个叫单于台的地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宣告了农耕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完胜。

不知咸安公主走在这条路上,是否有泪落下,只知道在今天的乌拉特草原上,有一个叫单于台的地方。那里,曾经是匈奴人曾经练兵的地方。这个唐朝的女儿是否想起,那个把匈奴人打跑了汉朝皇帝,曾将单于台踩在足下,雄视北国,对已经远去漠北的匈奴人说:“兄弟,咋就不出来了呢?在待在漠北那地方挨冷受冻的,想玩你就出来,我陪你!”随后,汉朝皇帝很大气也很霸气地走了,并将汉帝国的长城修到了今天的蒙古国。

在那一刻里,与贺兰山、长白山一起构筑祖国北疆防御体系的阴山,注定就成了一个被诗人反复吟唱的地方,而那个单于台以及高阙塞从这诗歌的风景里坚强有力地冒了出来,成为一种标志。这标志,东汉的窦宪将军路遇过,史学家班固亲临现场记述过。

回鹘人

然而,辉煌落幕,那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大美女王昭君和他的老公呼韩邪单于再从这里走过,脚印与心情就像一个个的音符,被塞上的风刮了起来,成了首歌。昭君悲伤,在这里弹过一曲琵琶,沙子都飞舞起来,落在地上变成了泪。

咸安公主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呢?

这里就是祖国当年的北大门啊。它送走了匈奴人,迎来了突厥人。一茬一茬的。兴衰一时,如果草木一秋。而中原的历史舞台上也走来了一个打仗打得最好的皇帝,打败突厥,从长安到今天的银川,他也来过。在现在看来有些小的灵武那个地方,他当上了天下最大的老大——天可汗。边疆的少数民族齐呼万岁,他鞭指阴山留下了一首诗。

他就是李世民,咸安公主的身体里也流淌着他的血,他的背后是他经营起来的强大王朝,而他当天可汗的那地方叫大唐灵州。他在那里将归顺唐朝的少数民族划成了“七府六州”,只派驻了三万精兵便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然而,这种强势的美景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将安北都护府丢失,帝国在草原上的斜阳开始下沉。

咸安公主哭了,一切都成了记忆,追回来却让她心更痛的记忆。此时,草原上的主人已经变成了回鹘人。虽说他们与唐王朝有着友好而密切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但虚弱的唐帝国分明还要继续虚弱下去。咸安公主没有琵琶,但沙子同样能飞起来变成眼泪。

一路磕磕绊绊,公元789年七月,咸安到达回鹘牙帐。不久,天亲可汗死,其子忠贞可汗立;忠贞可汗死,其子奉诚可汗立;奉诚可汗死,回鹘人立宰相为怀相可汗。这四个可汗都按照回鹘的传统娶了咸安。咸安在回鹘二十一年,死于元和三年(808年)二月二十六日。回鹘派人到长安告知咸安去世的消息,当时在位的皇帝宪宗废朝三日,追封其为燕国大长公主,谥襄穆。然而,故乡在这些追封的称号里对咸安公主来说已经成了一个梦——燕国,多么美好的一个名字!燕者,美好吉祥之意也。

唐德宗

宁国公主,唐朝第一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最终回到唐朝,身后留下一位小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

2015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图瓦共和国一个偏远的湖中,发现了有一座古城遗址,占地约4公顷,距。考古学家发现遗址方形建筑物地基、与建筑物正面相连的成对楼梯、立式梁结构、支撑屋顶的雕花顶梁结构、陶制瓦片等具有中国唐代建筑特色。而这里距位于位于今蒙古国境内的回鹘都城仅有2天的路程。据此,专家们推测,古城属唐式建筑,为回鹘人所建,系唐和亲回鹘宁国公主的行宫。

宁国公主,唐肃宗的次女,是唐朝第一位嫁给回纥可汗的和亲公主。她在唐朝嫁了二次,但都很快做了寡妇。公元758年,回纥葛勒可汗遣使求婚,唐肃宗因其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册封次女为宁国公主,嫁给葛勒可汗为妻,并册命封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可汗。宁国公主到达回纥汗国,被立为可敦(王后)。

据《旧唐书》记载,当时唐肃宗送宁国公主至咸阳磁门驿,公主泣而言曰:“国家事重,死且无恨!”唐肃宗哭着回去了。

父女送别的场景在千年之后,依然感人,“国家事重,死且无恨”,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会使长安城里的一花一木以及漠北草原上的每一棵小草听了都会感动,也难怪皇帝会哭。

护送宁国公主去回鹘的是汉中王李瑀,回鹘可汗坐于帐中榻上问李瑀是什么人,李瑀不拜而立如实回答,回鹘可汗说:“两国主君臣有礼,何得不拜?”李瑀说:“唐天子以可汗有功,故将女嫁与可汗结姻好,比者中国与外蕃亲,皆宗室子女,名为公主。今宁国公主,天子真女,又有才貌,万里嫁与可汗。可汗是唐家天子女婿,合有礼数。岂得坐于榻上受诏命耶!”

回鹘可汗这才立起身奉诏,并在第二天立宁国公主为可敦(王后)。回鹘人举国欢庆说:“唐朝皇帝真是看得起我们,将真公主嫁给了我们回鹘。”

然而,宁国公主的命仿佛不太好,没过多久,她的可汗老公便死了。按照回鹘人的风俗,可汗死要人是要殉葬的,而她也在殉葬之列。

以人殉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史籍关于人殉的记载很多,尤其是王公贵族。但到汉代以后,绝大多数皇帝不再杀生殉死,常有皇帝死前留下遗诏,令放无子的妃嫔宫女出宫。草原民族也是一样的。匈奴人早期也是实行以人殉葬的,但在其后期则以活人的头发、衣物等具有象征意义物品殉葬。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然而,宁国公主却差点被殉葬。

小宁国公主

勇敢地表达自我主张与思想是争取权利的基础,因此表达是最重要的,对谁都一样。尤其是女性,如果只会一味忍让与迁就,一定意味着失去很多东西,甚至尊严与生命。

回鹘人要宁国公主死,宁国公主不干,她说:“我中国法,婿死,即持丧,朝夕哭临,三年行服。今回纥娶妇,须慕中国礼。若今依本国法,何须万里结婚。”意思是说,在我们唐朝女人死了丈夫的风俗是服丧,你们娶了我,不就是仰慕我们唐朝的先进风俗和礼仪吗?要是你们的风俗好,何必不远万里跟大唐结亲?”

回鹘人被公主说得没辙了,公主按照回鹘人的礼仪剺面大哭(回鹘人的风俗,亡人后都要划面大哭以表示悲戚),最终以自己没能和回鹘可汗生下子女为由,“脱险”回到了唐朝。不过,当年与她一起到回纥的荣王的女儿,她返回唐朝后,荣王女嫁给新的回纥可汗为可敦,被回纥人称为小宁国公主。她的“影子”就这样被延续在了草原上,依然是一个让人有些心酸的梦。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站在阴山之巅,向更加遥远的北国张望,分明看到一个如同光影般却又活生生的女人。灾难、饥荒、瘟疫,争夺、阴谋和杀戮很快便使草原变得动荡不安,但那个无奈也无辜的女人只能一点点用自己的身体把它们温暖。

你望着我

我望着你

望得心痛

呜咽是草叶的叹息

抑或风里奔跑的眼泪

故乡的墙老了

曾经的盛大是剩下的余光

我该如何留住你

清瘦的街道在草原上就是

绝望的月亮……

这诗与爱情无关,在小宁国公主的身上成了人们的叹息。美好的东西,在帝国的斜阳里被撕得粉碎,却没有一点声音。心藏雷电,便有流水。但这雷电不能改天换地,那流水也便成了泪水。

宁国,亦是一个很好的名字。

唐肃宗

太和公主,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鹘的正牌公主,在敦宴之帐中为断哭泣,被可汗一个个地继娶

太和公主

北路古来难,年光独认寒。

朔云侵鬓起,边月向眉残。

芦井寻沙到,花门度碛看。

薰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太和公主,唐宪宗第十女,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故乡,在杨巨源这首《送太和公主和蕃》的诗里渐行渐远,当朔风吹乱公主的头发,也给了公主一身尘埃。在回首的那一刻,公主不小心被雨打湿了眼睛。

公元821年,唐穆宗继位,回鹘嗣立的崇德可汗很快就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婚,纳马2万匹、驼千匹作为聘礼。唐穆宗将妹妹太和公主册为“仁孝端丽明智上寿可敦”,出嫁回鹘崇德可汗。

临行当天,皇帝哥哥亲自将妹妹送到通化门,文武百官恭立在章敬寺前送别公主,朝廷出动大量仪卫特意营造了豪华盛景。长安城里的老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出动,前来相送公主远行。

吐蕃挡道,阻挠和亲,出兵进犯青塞堡,被盐州(今陕西定边)刺史李文悦击退。回鹘可汗接到报告后,回鹘派一万骑兵出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又以一万骑兵出安西(今甘肃酒泉);唐朝方面,诏发兵三千赴蔚州(河北蔚县)。数万部队就这样为公主构筑起了一个安全的通道。

在这个通道上,回鹘又派760人领驼马及车迎候公主;丰州(今内蒙古巴彦淖尔五原县)刺史李祐则在卿泉迎接太和公主以及护送她的兵士。

和亲的队伍一点点向队伍回鹘牙帐靠近,崇德可汗在那里以隆重的礼仪欢接公主,并在公主抵达后,选出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乐声响起,各就各位,公主登上大舆,回鹘九姓相分别抬起大舆,在牙庭前右转九圈,祈求与日月般长长久久。公主下舆登楼,与可汗一同面东而坐。从此,回鹘臣民朝谒可汗时,都要拜见可敦,公主成了回鹘的“皇后”。

然而,风光与奢华的场景永远遮掩不了思乡的心。

《旧唐书》:“证(胡证,护送公主入回鹘的使者)等将归,可敦宴之帐中,留连号啼者竟日。”一场送行的饭局就这样变成了一场眼泪的宴席,没有“亲不亲故乡人”的说法,只是被送行的主角变了,那些送公主前来的人们此刻却成了公主要送走的带着体温的故乡的身影。

一颗热气腾腾的心就这样跌落在了草原上,永远都想走却再也无法离开。举起的酒杯在公主的泣哭里,与草原上的风一样跌跌撞撞有了响声,也有了生命被投入洪荒的凄凉与孤单。

824年,崇德可汗死,其弟昭礼可汗即位;832年,昭礼可汗被部下所杀,他的侄子彰信可汗即位;839年,宰相掘罗勿荐公引沙陀突厥(西突厥十姓部落以外的一部族)进攻彰信可汗,彰信可汗兵败自杀身亡,掘罗勿荐公自立为可汗……公主被这些可汗一个个地继娶。

回鹘壁画

840年,回鹘将军名末录贺引原为原为回鹘所辖黠嘎斯十万兵马前来进攻,杀死掘罗勿荐公。黠嘎斯人嚣叫着声称回鹘的气数尽,在回鹘人的帐前插上了旗,要回鹘人尽早滚开。混战中,太和公主被黠戛斯的军队俘虏。土崩瓦解的回鹘贵族与部众大部分南迁,其余部分西迁。南迁的回鹘包括乌介可汗率领的近可汗牙十三部、特勒嗢没斯及相爱耶乌率领的五部、特勤那颉啜及相赤心率领的约九部。

黠戛斯阿热(首领)坐上了回鹘可汗的位置,并将牙廷迁到牢山之南。阿热因公主是唐的贵女,派使者卫送公主回朝,但在半道被南迁至唐朝边境错甲山(今蒙古哈尔和林南)的回鹘乌介可汗拦劫。乌介可汗从黠嘎斯人手中抢回太和公主,并以太和公主的名义请表唐朝以求册封并借兵复国,唐朝派出使者带同粮食等物前往乌介驻地慰问赈济,册封乌介,但未答应为其借兵。为此,乌介开始对唐的边境进行骚扰。

843年正月,唐武宗采纳宰相李德裕的意见,派天德军(隶属于唐关内道丰州,其两处治所皆位于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阴山山脉南麓,与前套地区的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使石雄出战回鹘。回鹘大败,唐军抢回太和公主。

《旧唐书》:“时回鹘有将勒那颉啜拥赤心宰相一族七千帐,东逼渔阳。仲武(幽州节度使张仲武)遣其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等,率锐兵三万人大破之。前后收其侯王贵族千余人,降三万人,获牛马、橐驼、旗纛、罽幕不可胜计……河东刘沔率兵奄至乌介营,乌介惊走东北约四百里外……”

战争的厮杀就这样变得与我很近了,阴山上的石头即使在温度升高的午后也泛着一层清狰狞的清冷之光。公主被护送了太原,唐朝皇帝在派人慰问的同时,送来一封措辞严厉的诏书,叱责公主没有有效的调停双方的争端。阔别故国22年的公主决定回长安请罪。

叱责归叱责,唐武宗最终还是以盛大的礼仪迎接公主的归来,朝廷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全部于章京寺门前列班相迎。但在皇宫里过着舒心安逸日子的阳安长公主、宣城公主、义宁公主、真源公主等七位公主却不肯出迎太和公主,不愿和亲的她们鄙视太和公主没有完成她和亲任务,甚至觉得太和公主不配享有朝廷如此隆重的礼仪。

太和公主进宫先拜见了太皇太后郭氏,接着参拜了父亲唐宪宗和哥哥唐穆宗的神位,然后来到永顺门,换下盛装、除去簪环、痛哭流涕,自言辜负了朝廷的重托……不久,她便在帝国有斜阳里永远地走了。人们估算他的年龄也就40岁上下。

亲的女性述说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体面与尊严。太和,当然更是一个不错的名字,但太和的哭泣里,大唐却再也无法享受到这寓意里的好运气。(文/路生)

唐宪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