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国内少见的惊艳的隐喻片

所谓罗曼蒂克消亡史,说的其实是时代的变迁,时间巨轮之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最终消亡。

影片的前半部分,很有腔调。大上海的那种风情,套化历史人物的各个角色,都似那么回事了。我也一度以为,这就是罗曼蒂克。

可从妹夫强奸小六开始,画风突变,越品越不是那个味了。影片的内核,绝不仅仅是大上海的风情,要比这深邃的多。

引发我思考的正是妹夫和小六的几次性爱,程耳导演不是那种单纯为了表现而表现的导演,换言之,如果这段戏没有配得上时长的引申义,它就不应该如此浓墨重彩的演绎。那导演到底在拍什么?

大上海,以一城立意中华,几位老板代表当时各派的掌权者。陆先生不仅化用杜月笙,更是影射为中华大陆,或者说中华大陆那种老派的处世。小六呢,小写的陆(汉字陆-六),那跟大陆相比,小六自然就是台湾,或者说国民党了。

小六出场是王老板刚娶过门的娇妻,王老板就是王,代表的是末世的皇朝。这一段,影射的应该是清末变法。结了又想离,所谓的向往自由,舞蹈老师,男明星,资本主义的浪潮,让国民党或是革命党变了味。或者说,更进一步,小六的多情是不是孙中山的多情?要是如此说来,小六代表的是早期的革命党。早期的小六本来风华绝代,各方追逐,但自己一浪起来,就变成好日子过够了,与王老板要离婚,还要陆先生斡旋。这说的是早期的国民党在与王朝的短暂蜜月之后分崩离析,但中华传统的处世方式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留了一线生机。

王,张,陆,三位老板,以及自己说自己是上海人的日本妹夫,合在一起,就是清末民初的中华。王老板,王朝末世,求变却又看不惯,接受不了,总算知道不是当年了,一点小事不值得杀人,驱离就好。张老板,长弓张,代表马背张弓,指的是清朝内的军队势力还是民初的军阀,个人看来应该是军阀,甚至不排除就是指代袁世凯。接受日本的示好,武力强悍(饭馆门外的火拼),但不得善终。陆老板,中华大陆的传统精髓(一时无法想到一个贴切的词,传统精髓,文化传统,老派处世,都说得过去,颇有点三位一体的感觉,先这么理解着吧),三位老板中对外最频繁的,做事果断,老练,同样的狠辣,但愿意留一份余地。开篇的一番言语,落点就是,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上海(中华)安稳,这种人我们不能容他。

妹夫,一个自称中国人的日本人,我之所以频繁使用这种麻烦的指代,是因为导演的这个安排非常有意思。日本人对于中华文化的归属感,甚至以中华文化传承者自居,但不能改变其本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又的的确确获得日本很大的支持。诸如革命党在日本受训,吸收明治维新的理念,国内受到追捕就流亡日本。同时日本国内也分海军陆军两派,和而不同还是二元归一,这是对待中国态度的分歧。

妹夫送小六离开,说的是同盟会早期在日本受训或是变法失败流亡日本,那时还算是中日友好。城外遇运兵车之后妹夫狼子野心曝光,应的是日军进入中国。由此所谓的东亚共荣,自称我是中国人的日本人妹夫,开始蹂躏小六了。第二天一早小六举枪未射,说的是有机会却选择了不抵抗。本以为之前的好都是真的,但其实都是假的,逆来顺受,忍不了也得忍,熬着吧。

几次性爱分明写的是抗战,直面日军第一线,但基本就是被蹂躏的角色,根本无力反抗。在最后的部分,妹夫两个孩子,杀一个,留一个,指的应该也是台湾的日军遗民二代。同时妹夫交代活下来的孩子,跑进战俘营,美军会保护他,指的也是战后日美关系。小六最后开枪了结一切,毕竟国民党当时是正统,但身边还有穿着军装的车夫。

说到这里,就该说说车夫杀手了,很明显,这是共产党。无产阶级,任劳任怨,能力出众,最开始隐身陆家内部,就是在中华底层劳动人民中传播。铲奸除恶,所以杀老二张老板的最后是他。这段戏中,小五又是什么,数字五,五在中间,小五代表中间派,所以在各派中混的都还不错。结尾,菲律宾,车夫穿着军装,是说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已经形成势力。

再说几个杂七杂八的人物,童子鸡和妓女,从蒙昧走向现代的国人,幻想改变生活,却遭逢巨变(餐馆火拼)。餐馆门口的大小脚是个意象,封建的小脚,是家伙不够大,家伙代表的是武力。虽然前面轮铁锹杀人也很干脆,但冷兵器面对火器或是重武器,明显的家伙不够大了。

陆先生的手下,脚大家伙大却也死在前面了,替童子鸡挡刀,影射的应该是北洋水师,甲午海战,本以为是亚洲海军第一却遭遇惨败,至此陆老板明面上逃亡一蹶不振。妓女家的十字架,代表西方的思想,为你疗伤,给你饭吃,但不是出路,所以让童子鸡走人。童子鸡想养妓女,要出去工作,但其实无工可作,这说的是所谓美好的生活只是一个虚假的表象。或者西方所谓的救赎,其实谁都救不了,治标不治本。

王妈,慈禧?掌家有方,王老板也说她不好惹,却是被日本人在家门口暗杀了,指被堵在家里打。说到王妈,就有一个重点桥段,开篇妹夫讲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糕点店的事,末了引到王妈身上。关于美丑家世心性的择偶标准是不是对于变法革新的态度?要皮子(美丑)还是里子(人性),还是都是幌子(我要的只是老板的女儿)?王妈的奚落可不可以理解成,清末的变法只是一个幌子,名义上的变法还是实质上的变法其实都只是王朝续命的幌子。

杀老婆那段戏,吴小姐有自己的想法却和导演不一样。这是说有进步思想的青年,面对现实的无力,无力与导演-当权者抗衡。这里的导演的意象也很重要。涉及到导演的情节有两个,一个是小六问戏包括餐桌转述一段,一段是吴小姐那一段。导演的意象指代的是什么?第一段,小六问导演自己是活着还是死了,自杀还是他杀?这个问题与其说是问导演,而导演没有解答。导演说这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下一个世纪即是我们现在。

导演记录了那个时代,或者说导演就代表时代这个意象。这样就好理解之前的问题了,导演不知道小六的生死,生如何生,死如何死,因为时代的局限性,所以没有答案,答案在下个世纪,先成为历史,才能盖棺定论。在第二段里吴小姐和导演关于表演的对立观点就好理解了,吴小姐作为进步青年有自己的思想却无法与时代抗衡,同时没有力量,进步思想只是一个点缀罢了。最后与陆先生相伴重庆,说的或许是进步者的思想重新与中华传统思想的融合改良。

插一句,日军两人讨论杀不杀陆先生的时候提到了童子军,这涉及日军的一个晋升问题,日本军官学院,年青的军官虽然是童子军,却握有权力,小二管大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查。

结尾,陆先生在香港海关,大陆传统文明经历巨变(时代的冲击)后退出历史舞台。程耳导演自己说举手投降的动作不是致敬李安,如果知道有这个误解就不会选择这个动作。那就单纯的理解为就是投降好了,反正随波逐流罢了。

所谓罗曼蒂克消亡史,说的其实是时代的变迁,时间巨轮之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最终消亡。

欢迎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