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古人都想考秀才?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说起秀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穷酸这个词,“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如他人穷”,这两句诗就是穷秀才的真实写照。那么在古时候,这些秀才的“含金量”有多高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虽然大多数的秀才都是非常穷的,但它们的社会地位却比普通人要高,秀才尽管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低的功名,但他们也是堂堂正正的读书人,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待遇和普通人自然是有差别的。

首先,在古代家里,一人考上秀才,全家都能免除赋税劳役,古代人民的徭役赋税非常重,很多普通老百姓因为无法承担这些费用,只能卖出土地或自己去做劳役,连孔子都发出了“苛政猛如虎”这样的感慨,由此可见,一户人家出了秀才是多么让人羡慕的事情。

其次,普通人看到县令必须要下跪,但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在封建社会,地方县官为了尽快结案,经常有对犯人严刑逼供的现象,但对于秀才,县官是不能够动用私刑的,秀才不仅有各种政治待遇,还具有言论自由的特权。

由此看来,古代的秀才和现在的公务员待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古代读书人的待遇是非常高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