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大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

作为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的沈阳故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距今有近400年历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后迁都北京。清入主中原后为陪都宫殿和皇帝冬巡行宫,沈阳故宫以鲜明的满族特色著称于世。

沈阳故宫是清朝的奠基之地,占地六万多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东路为努尔哈赤时始建的大政殿和十三亭,中路以皇太极时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为主体建筑,两侧为乾隆时所建行宫、太庙等。西路为乾隆时增建的文溯阁和戏台。

北京故宫三大殿建在高大台基之上,这是中原建筑文化和皇权至上的象征。而沈阳故宫却是宫高殿低,帝王寝宫盖在了近4米高的台子上。这是因为满族部落生活在山区时,首领居住最高处,既可以俯瞰全城,又可以保证自身安全。到了沈阳都是平地时,就硬在地上堆起了一丈二高的台子。

在皇太极宠妃博尔济吉特氏 海兰珠与博尔济吉特氏 布木布泰(大玉儿)的寝殿内都挂了一个吊床。满族一怪——“生个孩子吊起来”,这是由游牧民族的自然环境所决定,这样的婴儿床可以让孩子躲避猛兽的袭击,这个习俗在清朝一直延续着。

文溯阁,来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库全书》,出于加强文化统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诏访求天下藏书,历经十余年时间编成一部大型丛书,该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因此称为《四库全书》。书修成后,抄录七部,在全国建七座藏书阁分别收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便是其中之一,提起宫殿建筑,必然会联系“红墙绿瓦”、“金壁辉煌’这类词汇,而文溯阁却与众不同,屋顶用黑琉璃瓦镶绿剪边,整个建筑以黑绿两色为主色调,这与它的用途是分不开的,文溯阁藏书忌火,依据五行字说立色配饰,装修取《易经》“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因此屋顶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从天降,消灭火灾。由于历史原因,《四库全书》现国内只存3套半,一套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一套在甘肃图书馆,一套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半套在杭州。

在大政殿前左右两侧,各排列症着五座方亭。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则相应为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

沈阳故宫的建筑都是有讲究的,很多细节的地方也是符合民族特色的,同为故宫,沈阳清故宫虽然没有北京的大,但却以自己的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众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