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凭什么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看见了什么?

林则徐凭什么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到底看见了什么?

导读:林则徐的名字在近现代历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并且拥有非常高的评价。因为其在广东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主持查禁鸦片,并且在虎门进行了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积极准备同英国人的战争,被誉为“民族英雄”。又因为其在广东翻译西方报刊,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知识,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林则徐到底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

林则徐在到广东之前,同当时清政府其他的官员对待外国人都是同样的态度,“蛮夷之人,贪财嗜利,其人腰腿不能屈伸”。由此可见,他同其他天朝的士大夫别无二致。但是当林则徐到了广东以后,亲自与这些“夷人”打交道,发现这些西洋岛国的洋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后来由于虎门销烟以后,局势不断恶化,林则徐为了解英国人的行动,开始同西方接触,了解西方。

林则徐对于了解这些“蛮夷之人”所做的努力,在他的日记和书信中都很少提到,并且在上给皇帝的奏折也没有提及。今人对于这些情况的了解,都是通过他的一些朋友如魏源等人的著作之中得到的。通过这些人以及一些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林则徐当日的成果:拥有至少四名翻译,一直给他不停地翻译西方的报刊,从而了解洋人的动向。并且同时将这些翻译过来的“情报”编成小册子,发给幕僚参考。现在的人对于林则徐的这些行为评价非常高,称他是第一位向西方学习的人。

林则徐对于这些未知的“夷人”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的探索,获得了很多的情报,成为当时清王朝中最了解西方的人,但是他却没有从中看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呢?小编认为这受限于他的思维方式和大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虽然林则徐从这些情报中隐隐约约看出英国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落后,但是他任然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用了一些非常贬低英国人的字词,使得政府继续高傲自大,没有认识到所面临的危机。而且林则徐通过他的情报看到了英国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人口等情况,使得他认为英吉利国小人弱,远远不是天朝的对手,没有中国强大。而且他认为英国人走私鸦片是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只是一群亡命之徒为贪求财富而袭扰中国海疆,所以不可能同英国政府进行战争。当战争即将来临,前敌主帅却没有发出战争警报,林则徐不是神,尽管他在今天有如神话一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