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统治皇权,都是议和,大清国皇族的确继承了北宋皇族的血统

宋徵宗

靖康之难,实为议和之耻!使北宋瞬间灭亡!北宋末年,宋皇室开始向金国缴纳税银,实为贡捐,向金国称臣,成为附属国!

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在攻下开封外城后,金军将帅并未立即攻城,只是占领外城四壁,并假惺惺地宣布议和退兵。宋钦宗居然信以为真,命何栗和齐王赵栩到金营求和。宗翰说:"自古就有南北之分,今之所议,在割地而已。"又"请求"太上皇到金营谈判。宋徽宗不敢去,宋钦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为由,由自己代为前往。

宋钦宗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宋钦宗率大臣多人前往金营,这恰恰中了金人的圈套。宋钦宗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却不与他相见,只是派人索要降表。宋钦宗不敢违背,慌忙令人写降表献上。而金人却不满意,并命令须用四六对偶句写降表。宋钦宗迫于无奈,说事已至此,其他就不必计较了。大臣孙觌反复斟酌,改易四遍,方才令金人满意。降表大意不过就是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极尽奴颜婢膝之态。呈上降表后,金人又提出要太上皇前来,宋钦宗苦苦恳求,金人方才不再坚持。接着,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宋钦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泪。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宋钦宗返回。

如果不采取议和,金国的诈和计策就不会以俘虏皇族3000余人而一举得逞!北宋或许不会如果快地就亡国,两朝皇帝成了金国的俘虏!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再看看大清国

大清国的中晚期,与列强亦是议和,赔款割地!

慈禧太后

议和成功的《辛丑条约》

议和大臣李鸿章

综上所述对比,北宋末期和清朝晚期为保统治皇权,皆以议和为首选,遂以加速衰败!从这一点看,大清国的统治者们确实有继承北宋皇族的统治策略。从政治角度分析,大清国从根本上采用了议和保皇权的做法,当然也加速了大清国的灭亡!像北宋一样因议和而当场灭亡!

宋徽宗赵佶一生有两多,一是多才艺;二是多子女。据《宋史》记载,北宋灭亡之前,“徽宗三十一子”(《宗室传》,“三十四女”(《公主传》),北宋灭亡,除第九子南宋高宗赵构逃跑外,其余子女均被掠入金国。入金后,据《靖康稗史笺证·宋俘记》称,宋徽宗“又生六子八女”,“别有子女五人,非昏德胤”。也就是说,宋徽宗被俘后,他的女人们共生了十九个孩子,其中“六子八女”是宋徽宗的骨血,而“别有子女五人”则是金人的种。如此算来,宋徽宗被俘前后,生三十八子,四十二女,共计八十个孩子,基本都流落在了金国。

徽钦二帝与赵氏宗室以及那数千名被俘官员,作为金人的俘虏,被安置在五国城(依兰)、宁古塔(宁安)一带为奴,称呼他们为贱民伊尔根。而那时的金人则大部分迁移到了生活条件较好的中原。到了元灭金以后,在中原的金人已经融入了汉族,而带有北宋宗室血统的那些贱民,因为条件艰苦,后代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反而以伊尔根为姓氏,并且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了满人的祖先。努尔哈赤起事后,大概是觉得伊尔根这个姓氏不好听,遂按谐音把自己的姓氏改成了爱新觉罗。后来伊尔根觉罗改汉姓,大部分又都是改成了姓赵。顺治年间,伊尔根觉罗的家谱上就出现了“赵”这个姓氏。

慈禧太后

因此,北宋的皇族在与金人混血后,经历了500年的繁衍生息,建立后金,继而统一全国!北宋的皇族作为一种政治遗产留给了混血后的满人,流着北宋皇族血液的满族人再展雄风,建立皇权,统治中国的版图是北宋时期的两倍。可见血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可是议和的政治手腕也许着实不该继承!北宋因议和而当场灭亡,而大清因议和而加速衰败!

著名作家陆亦顺

北宋被金国俘虏的皇族,数百年后,后人以爱新觉罗氏建立大清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