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古玉此时不藏何时藏?

春秋古玉此时不藏何时藏?

因为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古玩的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并不是水火不容、泾渭分明的,而是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错综复杂的,既有被历史尘封、遗忘和遗弃以至于破败疲敝、混迹于破烂垃圾中的奇珍异宝甚至国家重宝,也有乔装打扮、扭捏作态、蒙人骗世的假赝之流,既有被扭曲、篡改的真品甚至珍品,更有作伪、作旧的新货,既有光亮如新的老货,又有老态龙钟的新品!也许似是而非,也许似非而是,也许真中有假,也许假里显真,那真是令人可以充分体味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至幻绝境!没有火眼金睛的好眼力,没有降龙伏虎的真功夫不晕头转向、无所适从才怪呢!

古玩鉴定不是理论探讨或理论研讨,而是事关古玩物件本身生死、善恶、真假、美丑、是非立判的实战。任何理论化、理想化的想法和倾向,都足以导致无视历史、抹杀艺术、扭曲真实,造成古玩鉴定领域里的“草菅人命”、“滥杀无辜”、颠倒黑白的冤假错案的发生,产生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而这样无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又是不是每天都在繁衍和发生呢?谁又能统计得出每天、每月、每年的总量呢?

春秋时期的用玉相对于此前的商周来说,种类比较简单,对收藏者的玉质辨识的压力也就不是那么大。这一时期的用玉特征比较简单,装饰器用玉基本上都是和阗玉,岫岩玉、地方杂玉以及类玉材料比较少见;而作为殉葬的冥器如璧、琮、圭等,则多使用非和阗玉如岫岩玉、独山玉等地方杂玉及类玉美石,同时,也有使用玉髓、玛瑙、绿松石等代用材质的。用于殉葬的冥器制作粗糙,尽管与装饰器同葬于一处,完全可以从制作水平上得到明显的区别。

良渚文化素面玉璧

对于现代一般收藏者而言,不管是和阗玉器,还是杂玉、类玉器,都可以从广义高古玉的概念上加以收藏,在所有可视的春秋玉器中,和阗玉所占有的比例并不是很大,在交易场所中更多见到的是春秋时期的非和阗玉制品,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仅仅将视点聚焦在和阗玉质之上,可能藏品的积累会很困难,同时,又会错失很多譬如比较精致的类玉、玛瑙、料器作品应有的关注机会。不可否认,不少冥器虽然工艺粗糙,但是具有着另一种豪放的神采隐含其中,是那些工整作品所不具备的。

殷商 青黄玉琥

春秋时期玉器常带有一些沁色,和阗玉由于质地坚密的缘故,受沁程度比较浅,岫岩玉、独山玉等地方杂玉的受沁稍深,但是很少见到满沁的现象发生,即使我们所讲的鸡骨白,也仅发生在局部,基本上没有像良渚文化玉器那样的严重腐蚀现象。春秋时期的玉器正是由于沁色的形成时间适中,既可把玩,又不伤玉质,所以比较受到藏家的垂青。

春秋古玉此时不藏何时藏?

古玩领域有行内、行外、贩子和仿造四态。行内是指那些有眼力、明白古玩行规矩的人;行外又称外行,是指那些没眼力、没道行和胡乱收藏的人;贩子涵盖很广泛,如店家、摊贩、行家或经纪人,有正道和邪道之分,主要是指贩卖古玩的群体;仿造是古玩业历来如影随形的业态,也是古玩业富有挑战性的拦路虎。

有人说看底足足以明新旧、真假、好坏、仿赝,还有人说看釉色、釉质、釉厚,有人说看器型、文饰、做工、手头、重量甚至声音、气味和味道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但事实也都充分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方法、任何一种途径、任何一种技巧可以作为一种标准、一种依据、一种尺度去准确、精密地辨识、区分、标示真与假、新与旧、好与坏、仿与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