汧(qian)邑(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秦国国都吗?让我们一探究竟

陇县县城俯瞰

陇县县城

磨儿塬向南方

磨儿塬北邻千河

对于秦国国都变迁历史,史学界早就有“九都八迁”的说法,且很多根据近年考古发现对过去的说法作了修正,即便如此,以现代人的思维引经据典总结出的”九都“是否合理?是否接近历史真实?我估计考古界和先秦历史学界没有人敢肯定的说是吧!当然戏说胡说者不在此列,因为他们没有科学实证历史的基础与素养。

这是根据最新资料,修正出来的,以前散落在网络上的几处现代地名标注都有自古传来的错误,最典型的是“汧、渭之会”,“平阳”,根据历代的以讹传讹的说法都被标称为在眉县境内。历史上的很多专家学者有的也是那么认为,但近年的现代考古纠正了这些说法。

1.犬丘、西垂 (甘肃陇南市礼县永兴乡)

2.秦邑(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村)

3.汧邑(陕西陇县东南镇郑家沟,边家庄村)

4.汧、渭之会(陕西宝鸡陈仓区底店太皇山周边-我个人认为)

5.平阳(陕西宝鸡陈仓区太公庙村和西高泉村一带)

6.雍城(陕西凤翔县县城南)

7.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8.栎阳(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与御宝村之间)

9.咸阳(陕西咸阳市东15公里处渭北塬上一带)

位于陕西陇县的“汧邑”,实际上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出现过。当然在《史记》中没有出现过的不仅仅是汧邑,有好几处都没有出现过。没有出现我们也无法否定其存在感。

汧邑位于今天陕西陇县县城南,千河以南郑家沟到边家村绵延3公里范围内,千河边的第二层台地上。也许在2700多年前,由于千河水大,河面宽阔,现在的郑家沟一线正是当时的千河岸边。

郑家沟塬上地势

古树还在,明月也在,但当年的人已经化为灰尘。

汧邑在秦人东进的历史中,国都功能比较弱,只是一个转进关中的战略要塞。当时其重心依然还在西垂之地。秦襄公在岐山伐戎战死以后,一直到文公都没有大举东进关中。

关陇古道,到了后来就成了古丝绸之路。

由现代地理地势看,秦人自秦邑翻越陇山以后,首先进入的是关山大草原。如果纵看历史,秦人的祖先一直在汧渭之间为周王室牧马。2015年4月26日,我沿我自己根据历史资料理解的秦人古路,跑了一圈,首先到的就是汧邑,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陇县郑家沟-边家庄-磨儿塬,然后去了秦邑,犬丘故地。甚至跑到甘肃礼县大河边草原,但因修路功亏一篑,只差几公里没有看到辽阔的20万亩大草原。也许大草原之地是当年戎人祖先居住之地。

汧邑是秦人在当时极端困难形势下建立的军事要塞,由于大山阻隔,估计当时秦人也是沿千河河道进出关中。秦仲三年时,由于周厉王无道,引发西戎的反叛。西戎灭掉了为周朝卫戍西垂的犬丘大骆一族。当时大骆一族才是秦人部落中在西方的主力,因为大骆族后人是周朝权臣申候的女婿,且自殷商时他们就在西垂。犬丘和秦邑之间还有150多公里的距离,犬丘当时是反西戎的前线。

周宣王上台以后,仍旧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但由于西戎力量强大,秦仲失败被俘虏并于秦仲23年被杀于戎地。这种失败是周王朝不能容忍的,周宣王于是把秦仲的5子招到关中,老大是庄公,给了他们7000兵马,令他们继续伐戎。这次是大获全胜,光复了犬丘,于是周宣王把秦仲的叔伯之地犬丘一并交给庄公兄弟管辖,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这才是秦人真正在周朝有了出头之日的开端。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秦人依然处在西戎的包围之中,拉锯战持续不断。庄公有3个儿子,老大叫世父,这个人性格比较耿直,他不愿意当太子接替庄公的位置,理由是“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戎人杀了我爷仲,我要

不杀戎王是不能回家的。他继续领兵在犬丘讨伐西戎,让他的弟弟襄公当太子,后来襄公继承了庄公的位置。

襄公刚即位的第一年,为了缓解不利的局面,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戎王,就这,和亲也没有能阻止戎人的野心。第二年,戎人包围了犬丘,世父全力领兵一战,但终因力量悬殊,失败被戎人俘虏而去。也许由于他嫁给戎王的妹妹的关照,才没有像秦仲那样被杀,过了一年被放归秦邑。

说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明白,西戎当时实力强过秦人,如果不东进建设战略要塞,秦邑的秦人也有被西戎灭族的危险。秦人自东方被强迁到西部以后,一直生活在戎、翟等异族的包围之中,如果缺少彪悍、尚武的民族性,早就被灭种了。这也是秦人为何会有好战,嗜血的性格,丛林法则使然。而非现代有些攻击当年秦人的蠢货网络写手所能理解的,对待历史要公平公正看问题。

读历史一定要放在历史的语境中理解历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