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土豪都能生产的“花机关”德国MP18冲锋枪

一战后期德国军队为打破堑壕战的僵局采用一种称为"暴风突击队"的小分队"渗透突击战术",当时机枪的重量大不适合单兵便携需要近距离的火力猛烈而又轻便可靠的单兵使用轻武器,1917年德国研制了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来配合渗透突破堑壕的突击战术。定名为MP18,设计者为胡戈·施迈瑟。

MP18冲锋枪和弹药携行具

在德军最后一次几乎打到巴黎的“鲁登道夫攻势”中,3000支MP18冲锋枪居功至伟,以至德国战败后,《凡尔赛条约》专门写上“禁止德军拥有MP18”的条款。它在欧洲的传奇刚开始便结束。

一战末期装备的MP18冲锋枪

我国很早有使用MP18的历史,一站后,作为德国剩余物资,毛瑟手枪和MP18一起流入了中国。当时中国管MP18叫“花机关”,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连发,而枪管外的散热套为多孔式。工农红军在飞夺卢定桥时,突击队全部“花机关”火力还是满惊人的---也难怪双枪兵挡不住,100米不到,正好是冲锋枪发挥火力最合适的距离,10多只冲锋枪下雨似的反复扫射芝麻大点儿的桥头堡,再加上助战的机枪,连露头都不能,更别说还击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组织敢死队人手一支MP18,边冲锋边扫射,猛扑直军阵地。雨点似的子弹给直军造成极度恐惧,以为此物只应天上有。

手提机枪只是它众多绰号之一。川军称其“虼蚤笼笼”,粤兵呼之“猪笼机”,“花机关”则超越地域限制,是它的通俗叫法。这些绰号都围绕它枪管外的多孔式散热套立意。

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就开始装备MP18冲锋枪了。

由于它对机床的精密性要求降到了最低,容易山寨,北洋政府建立的巩县兵工厂1926年开始仿制MP18冲锋枪,改用当时流行的7.63毫米毛瑟手枪弹,俗称“花机关枪”。红军在数次反围剿和长征途中缴获不少花机关枪,其中红四方面军装备得最多。 陈炯明叛变时,叶挺手持一支“花机关枪”,为当时已怀孕的宋庆龄杀出一条血路。所有的军阀控制的兵工厂和修械所都一窝蜂似的生产此枪。实际上,在二三十年代,几乎全国各路军阀中,都编制有大量的花机关枪部(分)队,比号称最早将冲锋枪集中编成整连整营规模的苏联红军要早二十年。因而来到中国的10年间,有10余家兵工厂生产。四川一个拥兵不过一师之众的袖珍军阀罗泽洲,竟设厂批量制造,更夸张的是,闽南一个乡村土豪高为国也造出MP18!

所以,我们在这些历史场景中频频见到它的身影也就不足为怪了

影视作品中的国军使用的MP18冲锋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