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从市井无赖到开国皇帝,除了知人善用,还有就是靠一个赏字

刘邦出身农家年少性格豪爽,不喜读书,为人豁达,不喜农事,喜欢喝酒。其父训斥其为“无赖”。

刘邦像

刘邦也自嘲"无能"。

他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外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是他给出自己可以打败楚霸王项羽的而得天下的原因。

不可否认,他的知人善用是一大因素,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把握人性,懂得激励。

来看看萧何、曹参、夏侯婴都是县里的小吏,甚至乎杀狗的樊哙。织帘子的周勃、小商贩灌婴,小:流氓陈平等等等,要不是有刘邦的激励,那个可以功成名就。

刘邦要不记忆特好,要不就是有一个功劳薄,你看樊哙的战绩:

……与司马枿战砀东,却敌,斩首十五级,赐爵国大夫。……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于成武,却敌,斩首十四级,捕虏十一人,赐爵五大夫……

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接着论功行赏,樊哙得以从屠夫到将军的飞跃。

在垓下之战前,封韩信做楚王,彭越做梁王。

另外英布的淮南王,赵不虞的随成候,李朔仔涉轵侯,公孙戎的从平侯等等。

总之刘邦的激励机制十分狠,说得市绘点就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他的激励都是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不同于项羽口惠而实不至,对有功之人都只是"摩挲印信"。说"不错,继续努力,加油!",口惠而实不至。

所以一个市井之徒之人可以成为一代开国皇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