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个人的三国之一辞刘备,不给刘备面子,让刘备颜面无存!

你有可能忽略的《三国演义》:诸葛亮一辞刘备,让刘备颜面无存!

文学漫谈第一百四十四期,点评的是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人物,不是影视剧人物,不是其他文学小说,请大家予以区别!欢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请先看下罗贯中的原著好吗?

上回咱们说到,由于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当中,诸葛亮的故事有八十多个章节,所以,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成是诸葛亮一个人的三国。于是,在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本来是一番好意,但是诸葛亮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是徐庶在害自己,与徐庶不欢而散。

但是,诸葛亮从徐庶那里得知,刘备很快就要来了,为了避免与刘备见面,诸葛亮便来了个溜之大吉,不与刘备见面。虽然大家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但是呢,为了增加让刘备感到知难而退的力度,其实在诸葛亮与刘备之间,也有诸葛亮三辞刘备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先讲第一辞,那就是丝毫不给刘备面子。

当然了,诸葛亮的三辞刘备,是结合着刘备的三顾茅庐一起的,所以,咱们就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开始讲起。

当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在书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两段描写,分别是诸葛亮家的童子对待刘备的态度,以及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对刘备的态度。

先说下童子的态度。按照后来诸葛亮的为人处世,诸葛亮身边的童子,也应该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才对。但是,从他对诸葛亮说的第一句话,咱们不难看出,这是诸葛亮特意安排这个童子这么说的。对此,在书中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

看到没,刘备在见到该童子后,按照当时的礼节,报出了自己的名号,但是童子的一句“我记不得许多名字”,顿时让刘备感到颜面扫地。应该说,这个童子陪伴诸葛亮的时间应该不短了,对于当时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是应当很熟悉的。但是,一开口就让刘备吃不消,这不是很明显,是在表达诸葛亮的意思吗?所以最终,刘备只能说“你只说刘备来访”。

再说下崔州平。既然能和诸葛亮成为挚友,对诸葛亮自然是十分的了解的。但是,当崔州平得知刘备是来寻访诸葛亮的时候,又是怎么说的呢?同样是在第三十七回中,也有这样一段描写:

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

这一段,是崔州平说给刘备听的话,其实也道出了日后诸葛亮的一生。作为诸葛亮的挚友,崔州平所说的这段话,其实也就是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认为,刘备此时的所作所为,只能是“徒费心力”,因为,“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诸葛亮平时在南阳的隆中待着,就是在享受“顺天者逸”,所以,他不想跟随刘备去体验“逆天者劳”。

可以说,崔州平的这句话,基本上和诸葛亮的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劝告刘备,不要再来找诸葛亮了。因为,打从心眼里来说,诸葛亮根本不想跟随刘备出山,因为刘备不是诸葛亮要等的人。童子的话,直接不给刘备面子,让刘备颜面无存,而崔州平的话,则从大的方面,再次不给刘备面子,只是说的比较婉转罢了。

但是,刘备此时没有别的办法,虽然这一次,让诸葛亮把自己整的挺没面子的,但还是坚持要寻找到诸葛亮。于是,便有了刘备二顾茅庐的故事,自然而然的,诸葛亮也就会有二辞刘备的事情。那么,诸葛亮又是如何二辞刘备的呢?咱们下回再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