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称中国支那,我们也赐给他们个名字,他们当宝一样供奉着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有名的强国,日本素来崇拜强者,所以,当时日本派遣了很多留学生和使者,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因为唐朝向来以开放包容闻名,所以也很高兴地接纳他们来此学习,那个时候,长安城里有很多日本人。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日本人就已经向中国低头称臣,而当时,日本还不能称之为一个国家,国内都是一个个小部落,每天都发生着部落战。不过当时他们还处在石器时代,说是战争,其实也就几十号人打群架,武器就是砖头加木棍,伤亡也不是很大。那时就有这么一个部落,他们听说大海的另一边,有个强大的国家,如果能得到这个国家的支持,那么自己的部落就有吹牛皮的资本了,这样一来别的部落也不敢轻易攻打自己,说不定还能一统日本呢。于是,这个部落就派出了几十号人,前往洛阳,并主动要当东汉的藩属国。

居然还有人主动说要来当小弟,而且还送上了美女和宝物(虽说美女矮了点,宝物就是咸鱼干),刘秀听了还是很开心,于是就盛情款待了这群外国友人。几天后,日本有人也要回去了,毕竟出来已经快一年了,回去估计还要一年,刘秀想了想,不能让这群穷邻居空手回去啊,于是就送给了他们一堆金银珠宝,还有一个金印,金印上写着“汉委奴国王”,“委”就是现在的“倭”,也就是说,大汉承认倭奴国,是自己的一个藩属国了。

至于为何取名为“倭国”,估计是刘秀看到来访者的日本使者身材又矮又瘦小,觉得这个“倭”字很贴切,而来呢是这群使者中文不好,见面就说:“倭(我)国国王参见大汉天子”,所以就赐名日本为倭国。从那个时候起,中国人也就管日本人叫做倭人。有了赐名的日本人很开心,回国后还将这枚金印当宝一样供奉着,现在这枚金印存放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

东汉时期,这个“倭”字是没有贬义的,但是不知是不是跟日本人联系在一起后,这个字也有了“又小又矮”,而日本人被叫做倭人,自然也开始带有了贬义,不过他们也确实找不到好的反驳借口,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实力决定一切,他们想向别人学习,就得向人俯首称臣,接受别人对他们的称呼。

到了唐朝时期,日本的实力也有些发展,而且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知识,他们知道了“倭”这个字就说人又矮又小,是带着蔑视的含义,其实他们心里面也早就不痛快了,所以向唐朝皇帝请求将日本改名。日本人在唐朝时,听闻过一个传说,东海之上,有三座仙人的山峰,叫做蓬莱、瀛洲、方丈。而日本人觉瀛这个字很好听,所以,请求唐朝将他们改名为瀛洲或者东瀛。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对中国俯首称臣,但是他们只是想要学习中国的文明和技术,对于中国他们没有存过一丝感恩之心。明朝的时候,倭寇就经常骚扰明朝海域,掠夺沿海地区的人民,那时候有抗倭名将,俞大猷和戚继光。

等到清朝末年的时候,王朝腐败,国力衰微。而日本方面,因为美国黑船事件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开始了近代化进程,开展工业革命,增强了军事实力,使国家变的有实力起来。而清朝政府实在腐败无能,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时候很惨,日本也跑过来瓜分中国,而且行为更为残酷,在中国犯下了许多罪行,他们的侵华战争将中华大地破坏的一塌糊涂,残害了许多中国无辜老百姓,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而当时中国的老百姓,自然常常骂日本人,倭寇、日本鬼子、日本浪人。

由于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落后状态,所以日本人趁机给中国起了一个侮辱性的外号,叫支那。

后来抗日战争,我们取得的胜利,将日本人从我们土地上赶了出去,而且国家实力日益增强,变得比以前更为强大,所以日本人也就不敢再提那个侮辱性的名称了。这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定要居安思危,努力向上,保卫好我们自己的祖国,增强国家实力,不能再让历史重演,这样别国才没胆子欺辱我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