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不休的袁崇焕,靠这“六个字”一战成名,留下“高光”时刻!

袁崇焕,明末抗清将领。在史上有颇多争议。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关于有争议的史实,小编不敢妄言,但勉强抱着“温情与敬意”走进他们。

1626年,明朝文官袁崇焕的命运开始了转折,他要披挂上阵了。以一个武将的姿态。

宁远开战,死守孤城

1626年1月23日,努尔哈赤率军到达袁崇焕的镇守的宁远城,劝降不成后,他开始于24日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已经切断了宁远与关内的联系。

袁崇焕的应战方案是:死守孤城,坚决抵抗。首先,他下令尽焚城外房舍,转移城厢商民入城;又派人稽查奸细,巡守街巷路口。使得“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内应之奸细”。再次,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官兵感动,“将士咸请效死”。将士心齐,民心安定,全城军民同仇敌忾,誓与努尔哈赤决一死战。

鏖战宁远,坚守“六字”方针

袁崇焕决定死守宁远,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所依靠的的方针就是:凭坚城,用大炮。

凭坚城:1623年,袁崇焕主持重修了宁远城,其规模坚固程度都远超以前。宁远城“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在城的四角各建三面突出城墙,“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与城成为一体。大炮架于台上,既居高临下,保持射远,又可充分利用敌台的三个面射击并形成交叉火力,只要在射程内,远近之敌均无可避。”

用大炮:在宁远的坚城之上,排列着袁崇焕的11门“红夷大炮”。这些前装滑膛炮是天启元年(1621)明朝的钦差大臣持兵部檄文从澳门的葡萄牙人处购得,兵器之烈,至一发而杀千人。当然,此时的努尔哈赤还不明白“此为何物。”当他进攻,命令士兵蜂拥向前时,遭到的是:大炮“循环飞击,每发糜烂数重”,“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激战三天后,金兵一到城下扭头就往回跑,伤亡者在他们之中纷纷倒下。宁远城保住了。

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

袁崇焕成功了,宁远之战让后金政权遭到了第一次重创。兵部尚书王永光言:“辽左发难,各城望风奔溃,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努尔哈赤不败的神话被袁崇焕的“红夷大炮”击碎了。8个月后,努尔哈赤郁闷而亡。

锦州之战打响,一战成名的袁崇焕又要披挂上阵了。

这一次,他又胜利了。然而他选择了辞官回乡(原因是为魏忠贤不容)。

途中,他拿起笔墨,若有所思,写下一首《南还别陈翼所总戎》:慷慨同仇日,间关百战时。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麋鹿还山便,麒麟绘阁宜。去留都莫讶,秋草正离离。

朝廷容不下自己,他大概是清楚的吧。

但这个结局,他大概是预料不到的:1630年,皇帝下令:袁崇焕凌迟处死,家人流徙三千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