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沉没时,为何八成以上的舰长都放弃逃生,自愿跟船沉入大海

军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舰长就是这片国土的最高负责人,如果不幸沉没,舰长会有什么结果?翻翻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军舰沉没后,80%以上的舰长都选择了一起沉入大海。

1894年甲午海战中,致远号在遭到重创且弹尽粮绝后,为打乱日军火力部署,掩护北洋舰队其他战舰,舰长邓世昌抱着必死决心,命令战舰全速冲向了日军主力战舰吉野号,不幸的是在冲锋路上,致远号被日军鱼雷击中,不幸沉没。船沉后,邓世昌拒绝了士兵丢来的救生圈,誓要和军舰一起沉没。他的爱犬游来咬住发辫不让他下沉,无奈之下邓世昌抱着爱犬一起沉入海底,以身殉国。

1971年印巴第三次战争期间,印度库卡里号反舰护卫舰在搜捕巴基斯坦“汉果”号潜艇时被鱼雷击沉,45岁的舰长穆拉见到自己心爱的舰艇被击沉,心情非常悲痛,放弃了从船舱口逃生的机会,并将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名士兵,点燃了一根雪茄,双手紧紧抓着战舰栏杆,一脸平静的望着大海,和军舰缓缓沉入海底……

还有1941年英国胡德号巡洋舰在丹麦海峡被击沉后,舰长科尔选择了和船一起沉没;1944年日本武藏舰在菲律宾海域被美军飞机击沉后,舰长命令其他士兵逃命,自己却不肯离开,但最终因为沉没太快,船上一千多人全部遇难。

为什么这些舰长都不愿意离开呢?是害怕法律的严惩吗?并不是这样的,法律也是讲人情的,在战争时期,军舰沉没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尽到自己应尽义务,舰长一般是不会受到惩罚的;退一步讲,就算因为指挥不力造成军舰沉没,舰长大多也是不会被枪毙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他们要选择军舰一起沉没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军人耻辱感。对士兵来说,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是荣誉。军人最大的耻辱就是丢失阵地,对舰长来说,军舰就是阵地,一旦他们选择离开,就会落下“逃兵”的骂名,所以他们哪怕是死,也不愿离开。

第二,肩上的责任。舰长的职责就是守护好军舰,一旦出了事故,普通士兵可以逃跑,但舰长不行,这就像国家灭亡时,普通百姓可以逃到其他国家,而君王必须坐镇王城是一样的道理,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历史上大多数舰长在军舰沉没时,都不愿意弃船而逃,并不是怕法律制裁,而是军人的耻辱感与责任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但凡有一点血性的军人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