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粗大明”,明代玉器也有精品!

北京北郊,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代十三个皇帝的陵墓区,总称明十三陵,南距北京48公里。定陵,是明代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为十三陵之一。除神宗外,同葬有孝端王皇后和孝靖王皇后。定陵地宫出土文物丰富,包括有大量玉器,可以分为器皿、礼器、佩饰和玉料四类。器皿中有爵、壶、盒、盂、碗、杯等多个品种。礼器中主要有璧和圭两种。而佩饰中又有玉带钩、玉革带、玉佩和玉耳坠、玉簪等首饰。基本反映了明代帝王、后妃在礼仪、舆服及生活等方面所用玉器的情况。

这些玉器用途多样,造型各异,为追求精美,工匠们运用镂雕、浮雕和线刻等多种工艺,并将其有机贯通,使玉的雕琢既浑厚古朴,又清秀雅致,情趣浓厚。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帝后用玉往往与錾金工艺或珠宝镶嵌工艺结合在一起,此乃明晚期皇室用玉的一大特点。

定陵地宫出土玉器的材料优质,以和田白玉为多,皆呈现出较强的玻璃光泽,此乃明代优质用玉的普遍特点。

定陵出土的玉器为宫廷御用品,是集一国一朝的能工巧匠制造的,它们能准确地反映出当时的制玉水平和审美特点,应该可以代表明代晚期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古代玉器的极有价值的实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