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老人藏有1只金碗,碗底刻有4个字,专家鉴定后兴奋不已

上个世纪90年代,河北1老人找到当地文物部门,希望专家为他鉴定一只金碗。据老人说,这只金碗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御碗。当然老人也只是道听途说。找到文物部门就是要验证这个说法的真伪。溥仪的御碗,怎么会落到老人的手中?这事得从溥仪在紫禁城时说起。

溥仪三岁入宫继承皇位,六岁被袁世凯赶下皇位。退位后,得到民国政府的优待,溥仪得以继续在紫禁城里生活,直到1924年。1922年溥仪16岁,在几位太妃的安排下,他即将大婚。此时,他已逐渐从一个只知玩乐的孩子过渡到一个稍稍懂事的少年,也逐渐懂得了这个世界和他自己的处境。不管在别人眼里还是在他自己眼里,他当时的处境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忽然懂得该为往后的日子做打算了。

过日子,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些东西又都归结到钱上。溥仪需要钱!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钱人呢?溥仪想到了清宫里两百多年来珍藏的各种宝物。毋庸置疑,这些宝物随便拿出一件来,都是价值连城的。大婚前夕,溥仪开始频繁、大量调阅清宫珍宝。其实,他是借调阅之名,想尽一切办法将这些珍宝转移到宫外边去,以备将来之需。

据目前发现的溥仪赏赐溥杰的名单,单单溥杰就为溥仪转移了一千多件珍宝。这些宝物转移出宫后,被藏在了溥仪的老家醇亲王府。后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就是得这些宝物的支撑才在天津上流社会混了七年。溥仪自己说过:在天津时,我变成了个花花公子。再后来溥仪去了满洲,在日本的帮助下建立伪满洲帝国,这批珍宝也随他到了长春。

专家经过鉴定后表示,老人拿来的这只金碗便是溥仪转移清宫珍宝时流入民间的。碗底的落款“宣统御制”很明确地表明了这只金碗的身份。为此,专家们很是兴奋。不过专家也表示,至于是不是溥仪的御碗就不得而知了,皇帝吃饭也和我们普通老百姓一样,并非只用一个碗,只能说溥仪有可能用过。另外专家指出,这只金碗并非纯金打造。

得到专家的权威鉴定后,老人很高兴。专家表示希望老人把这只金碗捐献给当地文物部门妥善收藏,老人说他要考虑,此后便没了消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