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朝太监权力大,那么真相是什么样的呢?

宦官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产物”,关于宦官制度,最早有记载的应是在《周礼》被称作“巷伯、司宫、寺人”的群体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曾说:“宦官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己,然未有若有明之烈也”。明朝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三次宦官专权,是古代宦官制度的顶峰时期。

明朝初建,朱元璋制约帮他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废除丞相制,将中书省职权分散到六部,并建立起了由宦官负责的特务机构,即厂卫制度。

朱元璋在总结 历朝历代兴亡之教训时,对宦官祸国的认识十分深刻。据《明会要》记载,他告诫大臣们说: “此辈日在左右,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结君心。及其久也,假窃威权 以干政事。遂至于不可抑,自古以此阶乱者多矣。今立法不许寺人干预朝政,决去之所以惩将来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严驭宦官的措施。可最终还是难以避免宦官对社会各方面的渗透。

明朝宦官对国家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外交等诸领域都有渗透。

拿经济方面来说,他们掌控经济,主要在税务、盐政等着两方面进行。明朝初年,宦官干预税收还不算太多。永乐开始逐渐扩大,正德年间全国各地的税务基本上都有宦官掌控。他们随意增加税种,到处设置关卡收取税费。最后竟然发展到“凡桥梁、道路、关津”都在私自抽税。此外,他们还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经常可以获得免除赋税的特权。

盐税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历代朝廷都对此非常重视。从正统年间,宦官开始插手盐务,从此盐政事务受到破坏。比如说宦官王敬,朝廷发给他七千盐引公用,但他转手就发了一万五千多张。正常的盐政事务破坏后,私盐充斥市场,百姓饱受盐价过高所累,同时政府收入锐减,而这群宦官们的腰包却鼓了起来。

宦官对经济的干预,不仅使得国家财政收入严重受损,更使得正常的商业发展受到了摧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