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平定汉中后兵精粮足,为何他不进攻蜀地放过了刘备?

建安二十年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统一天下契机,这一年曹操在平定马超、韩遂等西凉诸侯之后又成功的逼降了割据汉中的张鲁。汉中是蜀地的门户,拿下了汉中就可以进取蜀地。然而在这一年曹操却做了一个令人费解的举动,他在拿下汉中之后便班师回朝只留下了夏侯渊、张郃等人驻防汉中。

在曹操占据汉中的同时,刘备也逼降了割据益州刘璋占据了蜀地。此时曹操的谋士刘晔建议趁刘备在蜀地立足未稳从汉中出兵一举将其拿下,而曹操却拒绝了士刘晔的建议选择班师回朝。正因如此刘备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并且在曹操走后还攻打了汉中斩杀了夏侯渊。那么曹操在拿下汉中之后退兵回朝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有就是如果当时曹操攻打刘备他拿下蜀地的的可能大不大呢?

首先我们从军事实力上对比来看曹操当时攻打刘备的话是很有可能将刘备从蜀地赶走的,因为汉中是当时蜀地一个重要的门户,曹操占据了汉中就相当于打开了蜀地的大门。刘备也就没有了地利方面的优势。还有就是曹操手握重兵其军事实力应该远在刘备之上,如果曹操带兵深入蜀地刘备是很难与其对抗的。那么曹操既然有能力发动对蜀地的战争,他为何又选择退兵?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后院着火了。这个说法可以从刘备的军师法正和刘备的一段谈话中看出,曹操从汉中撤走之后法正对刘备说道:“曹操不费催灰之力拿下了汉中,却不趁机攻取蜀地而只是让夏侯渊等人留守汉中。这不是说曹操没有能力攻打益州,而是因为他的内部肯定出现了什么大问题。”

(法)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三国志 蜀书 法正传》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之后外出打仗的时间一般都在1-2年之间,比如赤壁之战曹操尽管战败但其实力却并没有大损,曹操战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撤回了许都。而汉中之战也是曹操尽管赢了战争仍然不愿在外久留,从这可以看出曹操对于自己的后院看护的可以说是很紧。因此后方不稳才是曹操不愿和刘备在蜀地纠缠的原因,那些潜伏在朝中准备暗算曹操的人才是曹操最为担心的对象。就在曹操撤离汉中两年后,建安二十三年在许都发生了一次政变,这次政变是由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组织的。

以耿纪、韦晃等人的实力顶多就是一个大的暗杀组织,他们的目标就是杀掉曹操。幸好曹操这次命大,这次叛变被镇压了下来。这次叛变事件绝非偶然,耿纪、韦晃等人对曹操的不满也不是一时兴起的。曹操在迎接汉献帝时表现得时一副忠臣得样子,后来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汉献帝也越长越大,而曹操却丝毫没有归还朝政的意思。曹操的行为显然会让很多忠于汉献帝的人认为他是一个权臣时刻准备着篡权,曹操和这些人的矛盾从他掌握朝政开始一直是困扰他的一个大问题。

尽管“挟天子令诸侯”这一招对曹操来说很受用,但天子在侧对于他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那些朝中反对他的人将天子“挟持“再搞个什么清君侧的口号,这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一个棘手麻烦的大问题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