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留下一锦囊,里面是对付魏延的计策

在三国里,我们多次能看到诸葛先生给大伙儿发锦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打开锦囊,一切都好!关、张、赵等虎将们往往还要吟诵一句:诸葛先生神机妙算,真神人也。虽说这样展现了诸葛亮神,但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神得太离谱了,一切事情都是预先经过彩排的,按照先生的想法重新演绎一遍而已。什么随机应变、顺势而动都没有了,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蜀汉政权的武将们除了砍人外,在战略战术上还会干些什么。

五虎上将很猛啊,骑马砍人不在话下,这五个人都在不同的场景中风光了一把,虽然多数都是吃了败仗,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名声。这是一群实战经验丰富、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士,他们本可以做得更多,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名将,自诸葛先生当政后,他们无一例外的变了,变得像一个个木偶,打仗全是靠先生的锦囊,连刘备这个开国君主都好像变得没了主见,对先生言听计从。

整个蜀汉都陷入了对先生的无限崇拜中,有一个除外,此人是诸葛先生最不喜欢、最想剁掉的人,但由于此人太强,领导(刘备)舍不得,力保,才免于一死,但先生要求此人不得有其他想法,只能在战场上多砍人,当枪使。这个人名叫魏延。

魏延刚到蜀汉时很规矩,哪些仗难打,先生就派他去,包括负责到对方阵前骂街。等到五虎上将都死了,后继无人,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局面,魏延还是得不到重用,凭能力,魏延是完全能与五虎将媲美的,现在连廖化这种三流货色位置都比他强,他感到自尊受到严重伤害,他忍了。廖化同志是很依赖先生锦囊的将军,没有先生的话,他是绝对打不了胜仗的。

廖化没有用,但廖化很听话,先生是喜欢的。于是年复一年的北伐,一条有一条的“妙计”,一次次的失败,司马懿都不耐烦了,怎么每次都是这样打阵地战,大张旗鼓的进攻,毫无新意,事实证明打阵地战,拼消耗会把蜀汉拖垮的。

魏延同志心急如焚,他仔细审视着地图,分析着战局,想到了采取突袭的方式,绕开并牵制住司马懿的重兵集团,直取长安。当他把想法说给先生听时,并说先生病了就先回去养病吧,请把军队指挥权给我,我一定不辱使命。先生听了,愤怒了,我打了这么多年白干了吗?我本来就想办你,你想夺权。好,我还正找不到借口呢。

魏延同志在先生最后一个锦囊的算计下,身首异处了。先生带着北伐的遗憾,病逝在北伐前线。先生的接班人姜维重复着先生的事业,一次又此地发动着无聊的北伐,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明明知道不能做,还偏要做,魏国都已经习惯了。公元263年,魏国将领邓艾率领5000精兵开山凿路,奇袭成都,刘备的儿子刘禅投降,蜀汉灭国。

此时的姜维在哪里呢?魏国另一军事天才钟会率领着军队牵制着姜维兵团。这种打法何其相似,对,这就是当年魏延为先生献上的北伐策略。诸葛亮的确是个政治家,但不是军事家,他的锦囊束缚住了将领的手脚,在他的光环下,蜀汉军事人才库严重匮乏,这也是蜀汉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诸葛亮是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物,身在隆中的诸葛亮虽然一身本事但为人十分低调,而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先生。

如果刘备没有诸葛亮这位神机妙算的军师,想必打天下的路上并不能如此顺利。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耿耿,不仅表现在刘备在世的时候,还表现在刘备临终前的白帝城托孤,更重要的是在刘备过世后,诸葛亮仍然心里记得刘备的寄托和嘱咐。为了不辜负刘备的遗嘱和期望,诸葛亮劳心劳力,可以说以一人之力在延续蜀国呼吸的命运。

夷陵之战后,三国进入到了一个罕见的和平时期,三方基本上没打过什么战争了。而且诸葛亮真正的愿望就是要完成刘备的遗嘱,尽早统一大业。只是诸葛亮连年北伐身体已经严重透支,最终倒在了北伐的路上。诸葛亮最后还是做到了他答应了刘备的那些事,也无愧于先帝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