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太美了,难怪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提到陶渊明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以写田园而著称,而他的田园生活像诗一样美丽。诗人曾一度为官三十年,后辞官归隐,正如他在是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为官或许是迫不得已,终老林泉之下才是真正的人生追求。以至于后来有人再次请他出仕,他却感慨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从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佳谈。我们今天读他的诗同样有种感慨,田园生活竟然这么美,难怪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

归园田居 其三

[魏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首两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南山下种了一片豆子,地里杂草长得很茂盛,而豆苗却长得很稀疏。诗人娓娓道来,似乎并不以草比庄稼长得好为意,因为这是最自然的状态啊。

三四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上天一亮就去地里除草,晚上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这两句有两层意思,其一,诗人并不因山中劳作而感到辛苦,反而能因此自得其乐,所以很晚了才回家;其二,诗人不一定一整天都在除草,或许是流连于山中的美景所以很晚了才回去。这也是说得过去的,诗人开荒种地并不是为了生计,而是向往这种生活状态。在他另一首诗中就有这样的说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从小对仕宦生活就没有多大兴趣,对于山林、自然却有种特别的情感。宦海沉浮三十年,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和养在池塘中的鱼儿一样,无时不思念自己原本的家园啊。南山下开荒种地,回归田园才是真性情。

最后四句,“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山中道路狭小,草木又长得很茂盛,傍晚的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衣服被弄湿没有什么可惜的,只要自己的愿望能实现,这些都是值得的。诗人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归田园如鱼得水、如鸟归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乐在其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