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传世名画《洛神赋图》之艺术魅力

《洛神赋图》是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是曹操与汴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在文学上的造诣很高。六朝文学家谢灵运曾评价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由来。

在《洛神赋》中,曹植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一个优美的人神相恋,但最终因为人神相隔而被迫含恨分离的故事。洛神名为宓妃,为伏羲氏的女儿 ,是中国先秦神话中的女神,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

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写洛神的姿态与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形象鲜明,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说法,说曹植这篇赋是思念原来的恋人甄氏所作,但历史上有争议。甄氏和曹植互相爱慕,曹操却将她许配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曹植很不高兴,但又没办法,整天茶饭不思。而甄氏在宫中也郁郁寡欢,不久便去世了。甄氏死后,曹丕将她的玉缕金带枕转送给曹植。

因为担心曹植和自己争夺皇位,曹丕将曹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在前往流放地的过程中,曹植经过洛水,在那里休息的时候,恍惚之间感到甄氏变化成洛水之神前来与自己相会,互诉衷肠。曹植非常激动,就写作了《洛神赋》。也有人认为,曹植是在用一种委婉的方式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痛苦心情。

但无论如何,这篇文章文辞优美,情调幽怨婉转,后来的很多艺术家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诗歌、戏曲、音乐和绘画的再创作。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洛神赋图》真迹已经失传,现在看到的是后来的摹本。因为这幅画的艺术成就和名气,摹本很多,现在发现的一共有5卷。其中,2卷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卷收藏于辽宁博物馆,另一卷则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高27.1厘米,横长572.8厘米。在图画刚开始的地方,曹植在仆人的陪伴下在洛水之滨散步。这个时候,夕阳西下,暮色苍苍。忽然,天上飞下来一只神龙瑞鸟,而水面上则出现一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子,这就是曹植的文章中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

神人彼此有意,含情脉脉。接着在一起玩耍嬉戏,最后,神女不得不和他分开。曹植怅然若失,当天晚上怎么也无法入睡,第二天起程离开的时候,还恋恋不舍。

这幅画有情节的连续性,各个情节合起来构成了一幅有机相连的整体构图。明丽的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奇丽的环境描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之中便被感动。

在创作的时候,顾恺之对人物的情态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从曹植初次见到洛神的惊喜,到一起玩耍时的幸福,到不得不分手时的怅然若失,都让观画者回味无穷。不知不觉,观画者也沉浸在那种悲哀而又美好的回忆之中了。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曹植写的《洛神赋》后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和对前途迷茫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