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说明朝修长城没用,是满清征服了蒙古,还是蒙古输给时代

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始,中原政权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故事就开始了,从匈奴,到突厥,鲜卑,后来的契丹,女真,蒙古,尽管农耕文明的汉人常常取得战术上的胜利,但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殊生活方式,始终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治,雄伟长城,也是中原王朝一直依赖的护身符,但是清朝却恰恰相反,在电视机《康熙王朝》中,康熙曾经说过:明朝花费人力物力修筑长城,根本挡不住北方铁骑入关。那么清朝到底是如何实现统治蒙古的呢?

比较公认的是满清有三大妙招,一是拉拢蒙古人,建立蒙古八旗。二是盟旗制度,清朝皇帝变身蒙古大汉,游牧变成畜牧,相当于变相的政治统治。三是利用藏传佛教,青年男子出家,免除赋税。特别是最后一点,在网络上流传比较广,甚至不少人认为满清把藏传佛教变成了蒙古的计划生育,直接覆灭了蒙古。但小编特地去查了一下,清初的时候蒙古的人口在两百万左右,到了民国,则是详细记录是1715818人,这样来看的话,蒙古的人口减少了百分之15左右,并没有那么夸张,所以我们今天从宏观上分析一下,蒙古没落的原因。

沙俄的疯狂扩张

15世纪以后,拥有哥萨克骑兵的沙俄,跨越乌拉尔山,进入广袤的西伯利亚,以前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对抗失败以后,可以一路向北,可到了15世纪末,沙俄的存在让蒙古的活动空间大大减少,失去了回旋的余地,部分部落罕见的向中原王朝靠拢,因为向北则以及继续战争。

火器的出现让骑兵的优势下降

没有火器之前,强大的汉王朝,也只能慢慢养马训练骑兵,和游牧民族拼骑射,但有了火器之后,骑兵的优势有所下降,尽管蒙古也尝试和沙俄交易换取西方的火器,但很显然,中原王朝的经济实力是更加强大的,成吉思汗时代,蒙古铁骑依靠高速移动和远距离精良的骑射让无数对手几乎没有近身搏斗的机会,但火器,改变了这一局面。

生产力的发展让蒙古发生了巨变

游牧民族的掠夺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了生存,然而到了明末之后,随着小麦的改良,蒙古草原上种植作物越来越多,直到今天,内蒙古依旧是我们重要的小麦产区,而随着西方作物比如玉米,土豆的传播,让马背上的蒙古人竟然开始农耕了。

所以小编认为,并不是满清强于前面的朝代,而是蒙古输给了时代,仅仅是个人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