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出台了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为何人口不但不涨反严重下降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非常重视国民的生育问题,积极奖励生育。可是为什么,汉武帝时期的人口,不但没有上涨,反而严重下降呢?

(千古一帝汉武帝)

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为什么那么重视生育问题。

古代一直是农耕为主,由于没有机械化。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力完成。这样一来,生产力就很低下,家里人口多少,意味着家庭的富裕程度如何。

对于国家而言,人口的兴旺更是打仗的底气所在。

如果国家强盛,人口必然发达,征兵不是难事,打仗更不是难事。

所以,宋代苏轼就曾就人口问题感慨:“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可见在古代,人口多少对于国家的经济军事的影响极大。

越王勾践战败后,越国人力和财力都极为萧条。他在吴国做了三年奴隶回到越国后,一心想要复国,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鼓励大家生孩子。

勾践这样做一点也没有错,一个国家如果人口不多,军事就无法强盛,所以他回国后实行了头胎“生丈夫,两壶酒,一犬;生女子,两壶酒,一豚。生二子,公与之粮;生三子,公与之母”的政策。意思是说,头胎生儿子就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女儿就奖两壶酒和一头猪。如再生二胎就奖励粮食。生三胎,国家就给请保姆。

由于生育有奖,越国国民喜大普奔。不久,越国人口大增,经济和军事都日益强大,最后灭吴兴越,勾践笑到了最后。

(越王台上的壁画)

咱们再来说说,汉武帝为什么那么重视生育问题。

早在汉朝初立时,由于人口锐减,大量土地荒芜,可以说到了人烟稀少的地步。

刘邦想要国家昌盛,就必须增加人口,但是当时国民流离失所,根本没有办法在一个地方定居下来,更不要说成家立业了。

刘邦于是强制命令,凡年满15岁的女孩子要征重税,征到她结婚为止。

国民生活穷困,哪有钱交税,可是不交税就会坐牢,所以待女儿养到15岁,便赶紧把她嫁出去。

刘邦这种强制性生育政策,虽然不得人心,但是效果奇好,很快人口数量就蹭蹭蹭地往上涨。

刘盈继位后,依然执行着刘邦的生育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五算是西汉时期的计量单位,一算值120钱,也就是一个成年人的人头税,五算则是五个人的人头税。也就是说女子年满15岁,还不结婚,就要缴纳5倍的人头税。

由于这前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武帝继位时,人口数量已经从西汉建立初的1500万人达到了5000万人。

(建立西汉的刘邦)

汉武帝自然明白人口众多的好处,于是他继续严格执行刘盈建立的那一套生育政策。

有意思的是,政策没有变,人口却年年锐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汉武帝在位时穷兵黩武,年年征战。为了有足够的兵力应对战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年年征兵出战,死伤无数。

二方面,汉武帝在位时修建了许多宫殿,为了建成这些宫殿,征徭役无数,致使民不聊生。

三方面,赋税太重。据《汉书·贾捐之传》中记载,当时的赋税是按人头税来收。

起初尚能坚持继续按120钱一个人的税收征收,后来由于年年征战,百姓不得休养生息,国库一度告罄。于是在大臣的建议下,将120钱的税收涨到160钱。就算未成年人的税收也一并上涨,从20钱涨到23钱,并且人早期7岁始征改到3岁起重。

本来由于年年征战造成死伤无数,就让劳动力锐减。结果,汉武帝还横征暴敛,这下国民的生活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国民因此交不出人头税,于是只能把牢底坐穿。更多的人则因为无力交税只能生子辄杀。

一方面是压在头顶的重税,一方面是达到年纪不婚的重罚。

最终导致许多国民实在无法生存下去,而举家逃亡到别的地方,因此出现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现象。

汉武帝晚年时,本来人丁兴旺的汉朝国民,从5000万人锐减致2500万人不到。

后来,汉武帝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向天下作了一份深刻的检讨《轮台诏》,可是,不撤销重税和重罚的政令,光是检讨又有什么用呢?

(参考史料:《太平广记》《汉武故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