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长安,开启了中国三千年的大时代

公元前1036年2月15日,长安县的沣河两岸,进行着一场载入史册的仪式。

那是在三千多年前,一个早上,姬诵走出王宫。他舍弃了平时出行时乘坐的天子车驾,步行向西面的沣河走来。

姬诵不是独自一人,他身后跟随着西周的贵族百官。贵族们按爵位高低依次排列,他们身后则是捧着祭品的侍者和更为浩大的人群。

队伍缓慢的向西前行,肃穆庄重,只能听到脚步声。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柔缓的春风吹拂着绣有各种纹饰的宽大衣服。贵族们身上佩戴的成组玉器互相敲击,叮咚作响。

走出镐京,来到郊外,前面不远处就是沣河。

沣 河 姬诵和众人看到沣河两岸平整的土地。

在下过一两场春雨后,泥土的清香四溢。在温暖的朝阳照耀下,绿色的小麦显出了勃勃生机,那没有种植作物的土地也料理的平展,等待谷雨节气,到时候将种下小米。

人群的左手方向是连绵起伏的终南山,他巍峨挺拔,一个个山顶上还有皑皑的积雪。那里许多个峪口中的清泉汇成小溪流,小溪再汇成许多河流。沣河就是这许多河流中的一条。

姬诵和他的臣民们将要通过沣河上的桥梁,前往对岸的都城——丰京。

周成王 姬诵 姬诵就是西周的第三个王——周成王,也就是武王之子,文王之孙,周公的侄子。

在完成实地勘察之后,周公、召公与周成王做出了重要决定,将在洛水北岸建立一个陪都,也就是后来的洛阳。

他将带领臣民跨过沣河,到太庙中祭拜先祖周文王、周武王,将这件国家大事报告给先王。

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周成王完全靠步行前去太庙所在的丰京。

不仅是因为尊敬,也是因为丰镐二京距离很近,两者隔河相望,相距仅5里路。

八佾(yi)之舞 祭拜的队伍很快就到达丰京。在太庙中,伴随着洋洋盈耳的钟鼓乐声,采用了八佾(yi)之舞,歌唱了《清庙》。之后,周成王将建陪都的文辞朗诵出来,报告周文王、周武王将要建陪都的消息。

《诗经·周颂·清庙》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译文:

庄严而清静的宗庙,

助祭的公卿多么庄重!

济济一堂的众多官吏,

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操;

为颂扬文王在天之灵,

敏捷地在庙中奔走操劳。

文王的盛德实在显赫,

他永远不被人们忘掉!

这就是公元前1036年2月15日发生沣河两岸的一幕。西周第三代君主周成王从沣河东岸的镐京,前来丰京祭祀先祖,告太庙。丰京就在今天的西安马王镇。

周人定都丰京之前,曾走过一段漫长曲折的道路。

后稷 周人的姓姬,与姜姓部落世代友好,并保持着婚姻关系。周人最初的祖先是后稷,他的母亲就叫姜原。

后稷是位农业种植专家,在以农业为根本的古代,他的时地位很高。尧舜多次给了他表彰,让他当农师,还给了封地,也得了个姓——“姬”。

公刘教穑 后稷的后代由于各种原因,流落到了关中西部的戎人中间。

到先祖公刘时代,公刘又是一个喜欢务农的领袖,带领人民整治农田,发展生产,从戎人中脱离出来,迁到了豳地,也就是今天泾河上游的彬县。

周 原 公刘的子孙在彬县延续了九代人。这时,戎人来侵略,古公亶父不愿意人民为了自己去牺牲,带领大伙儿迁到了周原,也就是今天关中西部的扶风县和岐山县生活。

周原的土地平整肥沃,更适合发展农业。到古公亶父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的时代,周人壮大了起来。

周文王这时候还不是王,名字叫姬昌还只是西伯侯。他礼贤下士,照顾贫老弱者,深得四方民心,周围的部落都赶来投奔。

周文王 姬昌 犹如今天中国强大起来,引起其他大国格外关注一样。虽然远在千里以外,周人的壮大仍然引起了商朝君主的警惕。

商朝这时候的君主是大家都熟悉的纣王。他将姬昌招到朝歌,囚禁起来。通过献给纣王奇珍异宝、名马美女的方式,姬昌的部下将西伯营救了回来。

姬昌回到周原后,用德行感召周人,周人形成了互相礼让的社会氛围。四方的诸侯更加敬重姬昌,认为他是“受命之君”,是受上天的命令来领导人民的君主。

周人迁徙路线 与此同时,姬昌征讨西边的戎人,巩固后方,之后挥师东进,又对关中东部的商朝属国进行讨伐,铲除了关中东部的商朝势力。

正是在这个时期,周文王把都城从周原迁到了丰京,也就是“文王作丰”。

之后周武王正式讨伐商朝,结束了商朝时代。在胜利班师后,到丰京祭拜文王,向宗庙中的祖先回报战果。

西周初年的分封形势 与西周相比,商朝更像一个霸主,而不是全天下的领导者,其四方的诸侯和商朝只是松散的臣服关系。

然而,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度,其政治格局使中国四方加强了统一性联系。从沣河两岸出发的诸侯,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奠定了今天的中国格局。

西周的礼乐制度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即使距“文王作丰”一千年后的孔子,仍遵从周礼。

丰镐二京 周文王迁都丰京,一年后去世。周武王即位,在沣河对岸营建镐京。在周人向东发展的过程中,丰镐二京不仅对周人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中国历史来说,定都丰镐开启了一个三千年的大时代。

从大的历史眼光看,位于沣河西岸的丰京是东岸镐京的母体,她孕育了一个新的朝代,也孕育出了西周的陪都洛邑(洛阳)。

即使后来西周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落幕,丰镐二京遭到破坏,但是最初定都丰京的历史意义依然深远。

周秦汉唐都城分布图 “文王作丰”698年以后,在丰京的东北三、四十里,秦都咸阳营建;“文王作丰”846年以后,在丰京的东北三十里,汉长安城营建;“文王作丰”1630年以后,在丰京的东面二十多里,隋唐长安城营建。

周秦汉唐,这些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朝代,拥有三千多年的辉煌历史,他们的首都就在方圆五十里之内。

是不谋而合?还是历史的必然?

由于“长安”在中国历史上作为首都最为持久,在宋代以后成为首都的代名词。那么,最初的长安是周文王带领百官百姓所建造的“丰”无疑了。

“丰”就是最初的长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