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库放水露出一座古墓,两男一女合葬,真相让考古队瞬间石化

导读:在福建省漳州市蓝田镇有一座长山水库,此地属于云洞岩山脉的西侧。根据当地县志记载,水库修建之前,这里有一天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最后汇入西溪。1964年,为了方便下游的农田灌溉,水利部门在此修建了水库,蓄水之后将上游大面积的土地全部淹入水底。

附近上年纪的老人回忆说,靠近水库北岸原本有一座名叫“鳖仔山”的小山峰,因为靠山面水,自古被十里八乡的人看做风水宝地。在解放前,周围的达官显贵都将陵墓修在这里。自从水库蓄水之后,这些古墓已经沉没在水底几十年了,直到今年水库的一次放水,才让这些古墓重见天日……

据水库管理人员介绍说,水库每过三四年就会放水一次,但从来没有放过今年这么多,所以也都没有发现过库底的墓葬。这次水库放干水之后,在“V”字形的山脚下,300米范围内分布着大量的古墓。

根据文物部门统计,这些古墓年代最早的可以确定是明朝,最晚的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跨度超过三百年。主要是清康熙至清道光年间,其中清康熙、雍正年间的最多,约有10多座。

考古队赶到后,对这些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这些古墓由于藏在水库底部,所以保存完好,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最让考古队震惊的是,在一座清朝的合葬墓中,清理除了三具骸骨,经过检测为两男一女。

得知这个结果后,考古队员瞬间石化,在封建社会,一夫两妻的“一男两女”夫妻合葬墓非常多,但这种“两男一女”的合葬墓却从没见过。通过辨认墓碑上的文字,考古队确认墓中埋葬的是:曾祖妣、曾祖考、祖考。原来墓中葬的是夫妻兼儿子,漳州文史专家郭联志表示,父母和儿子葬在一起的形式在全国非常罕见,其中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漳州地方志》、《考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