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前是汉、女真及蒙古人混编,皇太极哪些方面促进融合

努尔哈齐去世后,皇太极继位,当时的后金主要由汉人、女真人和蒙古族人组成,相互之间语言、文字不通,而且彼此都有非常大的仇恨。尤其是,当时后金已经俘虏了很多汉人,单从数量上来说,汉人已经占据多数,为了解决这一内部隐患,皇太极采取了很多措施,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皇太极规定抓回来的汉人即便逃跑也不被追究,只有逃跑被抓回来后,再逃跑的人才会被追究责任。而且他还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有一定的数量的汉人奴隶,在纳税、惩罚制度等方面也要求汉人与女真人平等,靠着这些政策,当时很多不明就里的汉人就选择投奔了皇太极。

其次,为消除汉人的抵触心理,他采取了以汉人管理汉人的策略,而且在专门管理人事的吏部,设立三个“承政”,分别有汉人、女真人、蒙古人担任,他只要保证这三个人忠诚,再由这三个人进行层层管理。而且皇太极自幼岁父亲与汉人打交道,汉文化功底颇深,他继位后,专门设立文馆翻译汉人书籍,不管是作秀还是真心实意,在当时确实消除了很多人的戒心。

最后,在语言差异上,他每次发布公文,都采用女真文、汉文、蒙古文三种字体,确保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懂。他还效仿明朝的科举制度,大量选拔精通三种语言“举人”。在六部之中,每个部都设立了一个特殊的岗位,叫作“启心郎”,作用类似现在的翻译,而且这个官员地位很高,仅次于明朝的次郎。

靠着这些措施,皇太极对后金控制力越来越强,后来又招抚了洪承畴、祖大寿等明朝官员,进一步加深了对汉族文化的了解,最终成功入关,建立大清王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