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不是死于莫须有,他有个现在人基本都有的缺陷,所以非死不可

岳飞其人,精忠报国,无奈冤死。这是极多数人对他的印象,也有很多人为他感到不平,毕竟当时岳飞有很大的机会收复中原,立下不世之功。而最让人气愤的,莫过于宰相秦桧的“莫须有”罪名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请静下心来冷静客观的跟着泗水一起来探索这段历史。

风波亭下,狱官给岳飞端上一杯毒酒:“岳将军,请。”岳飞表情毫无波澜,在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同时,养子岳云,副将张宪被腰斩示众。一代名将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人们将这笔账算在了当朝宰相秦桧的“莫须有”身上,以至于现在的人在祭拜岳飞的同时都不忘在“秦桧跪像”上吐上几天口唾沫。

这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泗水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其中有误会。“莫须有”很多人理解为,不需要有,可有可无或者没有的意思,作为一个历史读者,读历史的同时我们有理由质疑任何一段事或话。而静下心来想一下,秦桧作为一国宰相说出这样的话好像有点不合情理?别的不说,几十万岳家军会同意他这样的说辞吗?对此一些专门研究宋代的学者也根据当时的语言进行了对比,针对莫须两字,得出了新的结论。

得出的结论是“莫须”含义是“难道不”,而“莫须有”的真正含义是“难道没有!”再翻阅一下史书,原来秦桧说这句话是因为同为抗金英雄的韩世忠质问他岳云与张宪有何过错“飞子云与张宪”实际上跟岳飞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我们的误会点之一。而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对飞子和副将的获罪愤愤不平,而对岳飞本人的罪行韩世忠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这是不是代表着岳飞的罪名成立呢?那么岳飞真正的罪名是什么呢?

岳飞,统兵打仗当时认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文学方面又书法超群,人格方面更加是当时楷模。俗话说人无完人,即使是战神岳飞也亦是如此,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也正是因为这个缺点,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在政治舞台上,他极度的幼稚,性格上又过于直率。简单了当的说,岳飞不善于心机,不懂得圆滑。

还是低级将领时的岳飞,曾经越级给宋高宗赵构上书,上书的大概内容是如何克复中原,除了说一些人不能当担大任外,还要求赵构御驾亲征。岳飞信的直率敢言,并且颇有道理,看起来并无问题,实际上信还没到赵构手中就被扣下了,反而自己违反纪律被开除了!原因就是他太过天真,试想下以一个“无名小卒”的身份又如何能通过重重关卡把书信送到天子手中?

而在岳飞成名之后,赵构非常的看重他,让他不断的晋升,不断的划拨军队给他指挥,御笔写就“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做成军旗送他,更是对外宣布:“听(岳)飞号令,如朕亲行”。岳飞的地位越来越高,可性格方面却依旧如初,甚至比之前更加意气用事。在泗水的印象中,一个臣子如果太过于掌权,并非完全就是一件好事,相反有可能分分钟就要了你的命。就比如前段时间的《琅琊榜风起长林》一剧中的长林军一样,长林军已经很小心低调了,但还是成为朝野公敌!

岳家军有着跟长林军一样的地位,但岳飞却一点都不低调。有一次赵构要把淮西军划归他统领,遭到了主和派秦桧阻挠,岳飞竟然一气之下辞职了!赵构怎么请都请不回来,最后还是因为给他的部下下了死命令,如果岳飞不回来,你们就别活了!最后在一众部下以死相求的情况下岳飞才被“请”了回去。这件事情听起来好像很带劲,其实却犯了臣子大忌。要知道那是封建时期,并不是我们现在的自由年代。而类似于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甚至还有比这个跟严重的,这些我们以后再讲,这里就有不一一阐述。

不得不提的是,岳飞种种的犯上行为都只是为自己埋下了隐患,导火索是一个跟他一样手握重兵的人——1137年,大将郦琼投降了伪齐政权,这件事让赵构意识到,这些佣兵数十万的将军,才是对自己威胁巨大的人,而岳飞民望高,能力强大,虽然忠心但因为缺乏政治头脑,自然就被奸臣们群起而攻了!赵构要的是位子稳,奸臣们要的是得宠。这是岳飞到死都不能明白的道理,这也应征了那句话,天才都是有缺陷的!上帝开了你的门,就会关上你的窗户!

借这个故事,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是否自己也有这种幼稚的时候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