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为保证兵源“军阀”采用什么手段征兵的?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为保证兵源“军阀”采用什么手段征兵的?

作者:金玲芝,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浙江海洋大学本科生

魏晋时期的兵制为世兵制,又被称为士家制,国家规定部分家庭承担兵役,这类家庭成为军户,军户世代为兵,成为兵役世家,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兵役制度,那么曹魏政权的世兵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对国家政权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西汉时期兵制实行更戍法,大体上为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的成年男子都在军中服两年兵役,并且可以用钱代役,但是随着汉武帝开疆拓土,原有的征兵不适应战争需求,渐渐的实行募兵制,到了东汉的时候,募兵比重大大增加了,且在组建国家军队中处在重要作用。

汉武帝

募兵制代表着士兵和将领隶属关系的增强,也将导致招募者拥有的私兵的可能性。私兵的情况到了东汉后期更加突出。东汉后期中央集权削弱,地主豪强势力急剧膨胀,而农民渐渐变得贫困,成为地主豪强的”徒附“,地主豪强将这些依附人口组装成私人武装,私人武装被称为私兵、家兵或者部曲。地主豪强地主对“徒附”的控制权是十分强大的,包括控制“徒附”的人身权利,也包括“徒附”的家庭及其后代。军阀割据,众多州郡牧守拥兵自重,曹操通过“散家财,合义兵”,以便“将以诛卓”,就这样子组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样子强大的人身关系成为曹魏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武装的人身完全属于国家。

曹操像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人口锐减,兵源得不到保证,而世并一度,具有兵民分离,士兵专列军籍,终身为兵,父死子继,不得转业等特点,这可以保证自身兵力来源,可以进行长期作战,保证了政权的长期性。也可以更好的控制地主豪强的私人武装,削弱地主豪强的势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曹魏实行屯田制,将士兵及其家属控制起来,利用其进行屯田,可以保证战争时期军粮的供给和其他生产持续,将士兵家属控制起来,也可以防止士兵逃跑。

东汉末年地图

参考文献:

1.《曹魏军户制度的历史背景》,周健

2.《曹魏军户制度述要》,周健

3.《曹魏士家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高敏

4.《魏晋南北朝兵户制度研究》,陈玉屏

5.《论曹魏士家制的发展变化及其阶段性》,刘汉东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赵培文

欢迎订阅季我努沙龙!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