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大智若愚的皇帝,被人误解千年,其实深藏不露

熟读三国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人曾一度被民间所误解。就像大名鼎鼎的曹操一样,在民间,一直是扮演着白脸的阴险小人。不仅自私,好权,还多疑,奸诈。而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是三国中屈指可数的优秀领袖。而提起吕布,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有勇无谋,贪财好色,三姓家奴,殊不知吕布其实也是很有本领的;而提起魏延,则是一个有反骨的小人,实则魏延忠心为主,九死一生。

算算,这一千多年间,被误会最深的人,恐怕就是后主刘禅了。提起刘禅,恐怕没有人不熟悉,那是被称作三国中“最无能”的君主。千百年来,后主刘禅一直被人们所诟病。说他是个最无能的君主。

然而,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像演义中说的那样,一辈子“扶不起”。真实的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皇帝。

怎么说呢,从以下几点就能看出吧。

1.权利的收放

皇帝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而刘备去世之后,大权就全部掌握在了诸葛亮手里。刘禅虽然已经亲政,但事事都得仰仗诸葛亮。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刘禅深知,他和诸葛亮之间,只能有一个出风头,于是刘禅就主动将政治全权交给了诸葛亮。

而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就逐渐把皇权给守了回来,甚至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2.权利制衡

收回权利的过程是漫长的,而在逐步收回的过程中,刘禅采用的是权利制衡。将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董允和费祎等人三权分化,让他们彼此之间制衡,这才使得自己是绝对安全的。

3.决策果断

刘禅无论做事,十分有魄力。在诸葛亮去世了之后,李邈上书刘禅,希望清算诸葛亮党羽,被刘禅一下就斩了。其行动之魄力,是很多帝王都所不能及的。

4.选择明智

刘禅之所以被人讨厌,最后的原因就是因为他重新宦官黄皓,开城降魏的那件事了。由于刘备之前在荆州做的不好,搞得荆州百姓对蜀汉政权有很大的意见。诸葛亮死后,那些益州派的人纷纷劝说刘禅投降,那时候,刘禅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自己不投降,很可能也会被其他人抢先。所以他投降也算一个明智的抉择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