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俘虏:百名红军壮烈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

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自己,把敌人引向困牛山。由于敌众我寡,弹尽无援,被逼绝境,为不当俘虏,百余红军战士飞身跳下70多米高的山崖——虎井沟,绝大多数壮烈牺牲。这一壮举,70多年后才被正式确认。

1934年4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大举进攻,拉开了第五次“围剿”中央苏区的战役。由于“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红军战斗连连失利。眼看根据地面积越来越小,当时的中央在7月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寻淮洲、粟裕领导的红七军团)后不久,又于8月派红六军团从湘赣、湘鄂赣根据地向西突围,先期转移,并要他们到黔东来联系夏曦、贺龙、关向应带领的红三军及其创建的黔东革命根据地。

红六军团的领导由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和参谋长李达等组成。军团下辖十七师三个团(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团)和十八师三个团(第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团),共9700多人。10月4日,军团部到达瓮安的猴场后,遵照中革军委的指示,改变原向西、向北的进军路线,改向东,朝着石阡、江口方向挺进。

此时,蒋介石已调集湘军李觉、桂军廖磊和黔军王天锡率领的24个团进驻镇远、黄平、施秉、石阡等县,对红六军团进行围、追、堵、截,妄图将红六军团挤压在乌江以南的狭长地带加以歼灭。乌江自古为天险,对岸又还有万式炯、侯之担的四个团把守,数千红军要想北渡乌江几乎没有可能。另外,中革军委也电令六军团不得北过乌江,只能往东向江口方向运动。这一运动方向完全在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预料之中,红六军团实际上是在往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中钻。

当时,中革军委对湘、桂、黔军的布置并不清楚,还接二连三电令红六军团向东。六军团也对敌情不甚了解,毫无戒备地向东推进。十七师前部进至石阡县甘溪时,还十分从容地布置宿营。当发现敌情后又未及时向军团部报告,军团部未下达命令作战斗准备。当桂军廖磊部发起进攻时,红军毫无准备,很快被敌截为数段。面对后有追兵、前有阻敌的情况,各部队仓促应战,向北转移。由于红军人生地不熟,向北进入了十分危险的地势。此间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沟深崖绝,加上国民党军的反动宣传,当地百姓对红军一无所知,甚至轻信敌人的话,见红军来就躲避。

红军在甘溪一役损失1000人以上。进入大山,粮食、弹药都发生困难,加之水土不服,又误食桐油,自然减员也十分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红六军团领导曾向中革军委请示,拟抛弃辎重,分两路突围。中革军委复电,不同意分兵,军团领导只好带着部队左冲右突。往北有乌江天险,往西有黔军把守,往南有桂军阻击,往东又有湘军截拦,军团领导只好决定再走甘溪,向南突围。

为掩护军团主力南突,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率五十二团断后,先在板桥阻击追敌,后南撤追赶主力。他们未到达龙塘,发现南撤之路被敌截断,只好果断绕十二里山梁往西去川岩坝,后向北去困牛山,希望抛掉敌人后再向南追赶主力。

由于连续数天在十二里山梁子转,湘、桂、黔敌以及民团相继占领了川岩坝及附近制高点和重要村寨,红军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敌军及民团的截击。困牛山的战斗,是最为悲壮、最为惨烈的。

此时,五十二团800多人已严重减员,余下的绝大多数战士又因进食桐油食品,拉肚子十分严重。该地属敌军占领区,百姓也不敢做饭给红军吃,多数战士泻、饿、困交加,枪拿不动,路走不动。由于严格的群众纪律,就是看见地里的红苕、萝卜红军战士也不敢拔。不少红军是边走边拉,一路臭气熏天。尽管这样,红军对敌军和民团的重重包围也毫不畏惧,团结战斗,边打边退,牢牢拖住敌人。

16日这天是重阳节,红军在十二里山梁,硬是同敌人打了近10个小时。到下午三四点钟,红军来到困牛山的尾部高处——大坪,团长田海清牺牲,全团战士放声痛哭。敌人听到哭声,知道红军指挥员阵亡,于是督着民团和裹胁当地群众数百人向红军压过来。红军原先由下往上退,现在是由上往下退,仅有的地势之利荡然无存。听见身后哗哗的水声,红军知道背后就是河流或者悬崖。在一里多路的战线上,正山梁的百多位红军看到压下来的人群,既有穿制服的国民党正规军,也有未穿军装的民团,还有被敌人裹胁的赤手空拳的百姓,他们为难了……

既不想当俘虏,又不想伤百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跳”,接着就是砸扔枪枝的声音,又是一个接一个的跳的声音——百余红军战士就这样消失在哗哗的流水之间了……

敌人见那么多红军跳,也惊呆了,退缩了,以后也没有人敢下沟搜杀跳崖的人,当天就撤回了川岩坝。

战斗在左边的200多名红军战士凭借着草丛和土坎的掩护,在龙云师长的带领下顺着营盘脑的小路下到沟底,再爬上对面的蒙人弯,翻老君山撤出了战斗。

肯定当时是有红军战士未牺牲的。当地百姓回忆说,5天后还听见有人呻吟,一个月了,还看见红军的尸体挂在树桩上。当然也有未掉下去被树桠挂住得救的。团司号员陈世荣就是其中之一,第二天他才从刺丛中爬出来,得到当地百姓救助而生存下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他还去将他的军号找回来吹奏,作为生产大队修水库上工的信号。

龙云师长突围出去,也未赶上军团主力,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后来被国民党军杀害于长沙。

困牛山战斗,红五十二团以多数牺牲的代价,拖住了敌人,为军团主力的转移赢得了时间。特别是百余红军,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误伤百姓,最后砸坏枪支,集体飞身跳下 70多米高的山崖,壮烈牺牲,留下红军史上举世无双、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