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曹魏政权一次失败的政变,不但鲜为人知,至今原因仍扑朔迷离

汉末曹魏政权一次失败的政变,不但鲜为人知,至今原因仍扑朔迷离

时间定格在建安24年,此年可谓魏王曹操的多事之秋、水逆流年。于汉中、襄樊、合肥,孙刘的进犯部队都正和曹军各自打得火热。曹操如同救火队员,疲于奔命。此年正月,贵为曹魏西路统帅的夏侯渊丧身定军山。五月,与刘备相持多时未获战果的曹操无奈退回长安。七月,汉将关羽发兵北上,围住曹魏的东南屏障曹仁于樊城。八月,曹魏援军的于禁、庞德部被关羽水淹覆败,关羽由此威震华夏。正为外患而焦头烂额几欲迁都的曹操,此时内部居然也出现了问题,在魏国的首都邺城,爆发了一场叛乱,这便是魏讽谋反案。

据《世语》记载,魏讽是沛谯人。按这个说法,曹操与他还有同乡之谊。因为口才不错,善于迷惑大众,当时便轰动了邺城,于是锺繇便征辟了魏讽当西曹掾。如此被人举荐的理由也多少昭示了他的结局。叛乱发生在当年十月,这时的曹操远在汉中。在邺城起事的魏讽面对的是留守的世子曹丕。魏讽任职文官,无兵无将。于是魏讽利用自己的口才与交际网。联系煽动了长乐卫尉陈祎等人。但不曾想,未到约定时间,陈祎就因为害怕而告密。事情败露后曹丕雷厉风行,迅速诛杀了首恶魏讽,而受到牵连的人居然达到数十人。

魏讽究竟为何要叛乱呢?史书给出的说法是响应关羽。对此有人抱持疑惑,著名者如陈寅恪先生,他便认为魏讽案是一次曹丕与曹植分立之下的汝颍集团与谯沛集团的斗争产物。例如魏讽案中的张绣之子张泉,其父很有可能就是被曹丕逼死,站在对立的曹植阵营协助魏讽也不是无有可能。

而除此之外,十分显眼的就是,魏讽的反乱集团里,有一个共同特色,那就是不少曾经是刘表的手下,直到曹操征荆州的时候才随着他们较有名的父兄到北方,成为曹魏的臣下,像是山阳王粲的两个儿子、经学大师南阳宋忠的儿子、南阳刘廙的弟弟刘伟等。这些荆州来的名士子弟,他们是曹操政权的后进人物,在官场受到不得升迁,不满之下倒向魏讽,希望借此进爵高官。而佐护曹操创下基业的文士集团大多正是出身汝颍,此等关系确有荆州士族倒戈至谯沛集团的可能。

如果以交友去观察,也能证明魏讽集团与汝颍集团的对立,而与曹植的集团友好,曹植的集团人物以沛人丁廙、丁仪与曹彰为主。如刘廙就“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的记载,同时汝颍集团的傅巽、荥阳郑袤都论断魏讽必定祸乱谋反,可见魏讽该与汝颍集团的对立。最后,还有一位有着明确记载的人物,此人便是谯郡出身的文钦,从他身份或许可以推测,魏讽集团或许有不少未见史册的谯沛人。

正史对于此事的讳莫如深,导致一切说法都流于猜测。所谓的阵营对立说确有合理之处,却绕不开魏讽的举荐人汝颍集团的大老钟繇。因为在担任魏相国的期间辟用魏讽为西曹掾,被连坐而免官的他,没有任何理由推举敌对阵营的魏讽,最后还受到牵连。事实究竟如何,只能等待于更多相关史料的发现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