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牛官职,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200多年只有两人高居此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清朝向来饱受争议,对此笔者就不再过多阐述。虽然它是从后金发展而来,但直到公元1636年,皇太极才改国号为大清,通常以此为起点来算清朝的历史,直至公元1912年溥仪退位,前后共延续276年,与之前其他王朝相比不算长,但也说不上太短。

入关之前,满清朝廷中的官员制度很简单,大事由群臣共同商讨,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议政王大臣会议。打败李自成之后,曾经明朝的江山落入满清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以前的制度肯定不再合适,必须进行改变,从而有了内阁和军机处。

军机处由雍正设立,它的存在使得皇权更加集中,任职其中的人员统称为军机大臣,非皇帝信任之人不可担任。军机处具体人数不定,可能有七人,也可能是八人,但最牛的当属首席军机大臣,家喻户晓的和珅,就曾做过首席军机大臣。

如此就给人一种错觉,认为首席军机大臣就是清廷最有权势的职位,真相并非如此。清朝曾有一官职,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其意见或建议,比圣旨还顶用,200多年只有两人高居此位,即传说中的摄政王。

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摄政王全权负责朝政,皇帝都得听他的。第一位摄政王是多尔衮,顺治帝的亲叔叔,多尔衮很不简单,十四岁被封为贝勒,三年后率兵出征,给哥哥皇太极交上一张满意的答卷,只有17岁的他成为正白旗大当家,可谓是年少得志。

因皇太极之死甚至突然,没来得及交代后事,也未指定谁继承皇位,局势未明的情况下,不少眼睛都紧盯着龙椅,其中豪格和多尔衮最具竞争力,背后各有不同旗主支持。然而,多尔衮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把侄子福临(后来的顺治)扶上帝位。

手握实权的多尔衮,为何要这么做呢?清史中找不到答案,但略微思考一下,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多尔衮顾全大局,不想为争夺皇位与豪格动武;二是爱美人不爱江山,舍弃皇位而选择孝庄。小皇帝顺治即位后,没忘记叔叔多尔衮的功劳,晋封他为摄政王,大小事宜全凭他做主。令多尔衮没想到的是,他刚死不久,墓地就被顺治下旨挖掘,还差点被鞭尸,此处耐人寻味。

再说第二位摄政王载沣,尽管他生育帝王之家,爷爷是道光和哥哥光绪都是皇帝,但按照正常趋势,压根没机会担任摄政王。光绪死后,慈禧为了继续掌权,把两岁的溥仪立为新皇帝,不过慈禧很快就翘辫子了。考虑到溥仪年幼,无法处理国事,载沣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儿子。

当时清朝已经进入灭亡倒计时,别说是能力一般的载沣,就算康熙再生也不能力挽狂澜。清朝灭亡后,载沣闭门不出,他非常的有骨气,日本人几次对他劝降,都被果断拒绝,载沣得知儿子溥仪跟日本人混怒骂不止,后来还把醇王府无偿捐献。有人说,同为摄政王,多尔衮奠定清王朝,而载沣却毁灭清王朝,你对此有何看法?留言讨论一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