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偶然发现千年宝物,马上上交,后被禁止出境,一生只移动六次

文/无名

‍老汉偶然发现千年宝物,马上上交,后被禁止出境,一生只移动六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夏商周开始至今几千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从大汶口文化到青铜鼎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再到掐丝珐琅彩众多的文物在展现着那个时代的精湛技艺。一件件精美的器物诉说着漫长的历史。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更是这些文物中最古老的存在,鹳是指大型的水鸟,这件文物据专家评测距今约6000年。

既然提到了此陶罐,就不得不提一个地方——阎庄。阎庄在河南省临汝县。也正是这里出土了它。

河南省地处于中国中部,黄河的中游部分流经这里。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地点之一,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到5000年,存在延续了两千余年。

此罐被发现是在1978年,它的发现还具有一定的戏剧性,甚至有一点坎坷,如果不是发现他的人十分爱惜这件文物,我们可能永远不能见到这几千年前的文化瑰宝。

按照史书记载,早期人们活动的主要地点就是两河沿岸,河南正好在属于这里。既然有先人生活,就一定会有痕迹,所以一般这样的地方会有许多文化遗迹。事情要从1979年说起,时间非常详细,在当年的正月初八上午,一位李先生在集市上买菜,因为闲聊,偶尔从一位老汉口中得知在很近的纸北村,有一位老人在他们村的苹果树林中挖树坑的时候,发现了许多颜色奇特的红色陶片。

要知道李先生并不像这些对文物一抹黑的庄稼农民,他在听到地中出现红色陶片时就想到了自己曾读过的一些书籍,李先生本人当过教员,并且在买菜的时候他是当地文化站的人员,自己对古代文物也比较感兴趣,还自己学习过《文物法》。因此,他买完菜回家后匆匆吃过早饭,准备了一些工具,就急忙到老汉说的纸北村。

进过一番打听,就到了村里的苹果园,在一个树坑里他找到了几片的红色陶瓷残片,小心翼翼的拼凑了20余分钟得到了一个残缺严重的陶缸。通过他仅有的文物知识,他断定这不是近代的产物,于是自己一人围着这个树坑挖了起来,经过一天半时间的挖掘,他在这片树林里挖出了13个形态各异的陶缸。

13个陶缸中只有一个上面附着着图案,李先生出于好奇观察起这唯一有图案的陶罐,发现上面有鸟有鱼等等事物。让人遗憾的是这件陶罐并不完整,它的罐口上有一个很大的缺口。由于实在太累了,李先生放弃了继续挖掘,找了一辆车后将这13个拉回了家。

这第一次移动,就发生在这时,李先生回家的路上。那么其余几次呢?

回到家后的李先生开始对13个陶罐清理,通过查询资料,他知道这是二次瓮棺葬红陶尖底瓶,是葬器。李先生的清理的倒出了一些人骨,他的妻子知道后有些害怕,认为不吉利,就让李先生把这些罐子都扔了,李先生劝阻无用,只好听老婆的话。将罐子运到他的办公室里。这时第二次。

后来,李先生因为工作调动,他仍带着这不知价值的罐子,这也是它第三次移动。

之后李先生觉得这个应该由专人保管,便将其送到了临汝县文化馆

第五次就是被省博物馆发现,紧急送到了河南省博物馆。

最后一次,是专家充分认识到了其价值后被送入了国家历史博物馆,而从此以后它被禁止不可移动出国,也就一直没有动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