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找此人借粮食,此人耍了一个心机,让读书人还了两千年的债

乞丐出身于社会底层,不仅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歧视,甚至在乞丐内部,也存在着不公的等级分配。为了寻求一个庇护,乞丐们往往会遭到一个行业保护神,俗称为祖师爷。他们供奉的祖师爷很多,主要有范丹、窦老、朱元璋、李铁拐等等。其中一个乞丐祖师爷,因借粮食给孔子,还引发了一系列趣事。

乞丐

根据历史记载,全国各地的乞丐供奉最多的祖师爷是范丹。此人被称为贞洁先生,受天正性,志高行洁,在国内享有很高声望。关于他的来历,民间有两种说法。

其一,范丹是汉朝人,出身贫寒,遭党锢之祸而沦为乞丐,党锢解禁后,不就官职,却有如梅花般凛冽志气,不为贫困所扰,铮铮铁骨。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给范家乞丐作了榜样。

为了表明自己也能拥有像范丹祖师爷的志气,乞丐们在乞讨之时,往往用响器,而不是用手去借钱。这一细微的行为变化,也表明自己不因讨钱而降低身份。当一个乞丐,也是个有骨气的乞丐。

孔子

其二,范丹是春秋人,乃叫花子之首。他曾对孔子师徒有过救济。当年,孔子在鲁国讲学期间,曾到范丹住的地方。孔子等人刚刚住下,天就下起大雨,一下便是四十九天。大雨阻断了孔子的行程,而行囊的粮食早已空空如也。为了填饱肚子,孔子派他的徒弟出去借粮。

徒弟外出走了一圈,却发现老百姓们穷得很,一点粮食也无法给予,独独范丹有点粮食,只是他是个要饭的,脾气古怪,向他借粮食,难免有失体面。徒弟没办法,只能回去找孔子问对策。

孔子左思右想,仍派他出门,说是事到如今,只能找范丹借粮。去到那边,提自己的名号,他保准会借。

孔子剧照

徒弟到了范丹家中,恭敬行礼,表明自己是孔子的徒弟,如今断了粮草,奉师父之命,向他借粮。

范丹一听孔子的大名,出个题目考问他,可惜徒弟没答对,任是如何说,范丹也不肯借出。徒弟没辙,回去禀告孔子。孔子无奈,亲自出马。孔子作为教育家和思想家,学识渊博,聪明机智,很快就答对了范丹的问题,也成功借到了粮草,缓解一时之急。

在渡过难关后,孔子亲自前往表示谢意,但言语间又流露出无法一次还清粮食的忧虑,范丹倒是毫不介意,说是让自己的徒弟向他孔子的徒弟慢慢要吧。

孔子

于孔子而言,凡是读书人和贴门联的都是他的徒弟;于范丹而言,凡是要饭的都是他的徒弟。两人伸手击掌,决定让徒弟们替他们履行诺言。也正是他俩这个约定,让读书人还了两千年的债,只要是读书人家或者贴对联的,乞丐都可以金门讨饭。

所以,至今不管谁家要饭的,没有人说:“我不欠你的账。”即使不想给,也只能说个“没有”罢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