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漕运船只需五十万钱,皇帝却大方拨款一百万,后果却很严重

腐败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热点话题,因为人是充满欲望的,人性的贪婪就导致了人不可能安分守己。只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稍微自制能力差的人就有可能腐败,从古至今,大家知道的不知道的,无数次的在重演,直到今天。

按道理一般来说国家的最高领导者对这样的现象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正是这些吸血的蛀虫把江山社稷搞坏了,帝王才会有丢掉江山的危险。但是唐朝时代有一位君主做了这样一件事,鼓励了当时的腐败之风,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这位皇帝就是唐德宗李适,他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14岁的时候跟着李隆基经历了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导致他早熟,所以他登基前期,非常勤政,一度使得唐朝有了中兴的迹象。

但是稍微有点功绩之后就犯了李隆基的错误,沾沾自喜,最终被发动泾原兵变赶出了长安城。这次兵变文官武将的相继叛变和宦官集团的忠心护主使得他更加倾向于相信宦官,所以导致了唐朝后来宦官专政,腐败成风。

关于他支持腐败还有一件趣事。当时他准备造一批漕运船,计算下来一条大船需要用钱五十万钱,他大笔一挥就给100万钱,群臣不解皇上为何这么做。唐德宗解释道:造船的人人数众多,难免拿一点回扣,所以只花50万造成的船估计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干脆给100万钱,即使人们贪污50万,还剩下五十万,足够保证船的质量了。

经过唐德宗这么一搞,以后但凡国家办事人们至少明目张胆的拿走一半回扣,国家花双倍的钱才能办成一般的事情,唐朝被这么一折腾,在也没有坚持住,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