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三国志中真正斩杀华雄的原来另有其人?

史学三裴之一的裴松之曾述:孙坚于兴义之中最有忠烈之称,若得汉神器而潜匿不言,此为阴怀异志,岂所谓忠臣者乎?吴史欲以为国华,而不知损坚之令德。如其果然,以传子孙,纵非六玺之数,要非常人所畜,孙皓之降,亦不得但送六玺,而宝藏传国也。受命于天,奚取於归命之堂,若如喜言,则此玺今尚在孙门。匹夫怀璧,犹曰有罪,而况斯物哉!

那么,烽火连年的三国时代,这个被罗贯中称之为“欲诛董卓安天下,为首长沙太守来”的孙坚,到底为后来的吴国打下了哪些基底?其一生又充满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勇猛过人·屡立功劳”

公元155年,孙坚于吴郡富春出生,其世代在吴地作官,家境优渥。在其年少时,便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

17岁那年,他同父亲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后让海盗们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他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他也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17岁的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

同年(熹平元年)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他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因其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目。

“黄巾起事·作战骁悍”

29岁这年(即中平元年),黄巾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由于这次起义八州并发,所以来势迅猛,起义火焰很快燃遍了整个中原地区。百姓风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豪强抱头鼠窜,刘氏江山摇摇欲坠。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发的起义声威面前,东汉统治者惶恐不安。后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将其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他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

孙坚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外。一次,他乘胜追敌,单骑深入,失利,受伤堕马,卧于草中。当时,军众分散,不知他在什么地方。亏得他所乘战马跑回军营,咆哮嘶鸣。将士们随马找去,才在草中发现了孙坚。孙坚回营养了十几天,伤势略好,又奔赴疆场。

“征伐建功·为政一方”

汝颍的黄巾军,处于困境,无路可走,固守宛城。孙坚领兵进攻,他独当一面,亲冒矢石,率先登上城墙。他的部众受此鼓励,纷纷紧随其后,于是,攻下了宛城。朱儁把孙坚的事迹全部呈报给朝廷,朝廷任命孙坚为别部司马。

31岁这年(即中平三年)边章、韩遂在凉州制造骚乱,中郎将董卓前往抵御讨伐,未见成效。后朝廷派司空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等乱兵,张温奏请孙坚参军事。

同年十一月,张温破北宫伯玉于美阳,因遣荡寇将军周慎追击之,围榆中;又遣中郎将董卓讨先零羌。慎、卓并不克。而且周慎几乎全军覆没,唯董卓以全军还。但好多人听说孙坚指陈董卓三条罪状,劝张温诛杀他,都为之叹息。于是,朝廷拜孙坚为议郎。

32岁这年(即中平四年),长沙人区星反叛,自称将军,聚众一万多人,攻围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前往剿灭。孙坚到郡,检选循吏,使之治民。他立率将士,谋划方略,打败区星,郡中震服。后周朝、郭石等人也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被其平定。

“挥师讨董·连战连捷”

34岁时(即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同归于尽,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横行跋扈,恣意妄为。天下诸多州郡,纷纷兴兵付伐董卓。孙坚也参与其事。而后兵到荆州,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兵到南阳,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后来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孙坚领受檄文,即刻发兵。

后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当时孙坚部下已有数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假中郎将。孙坚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一番交谈张咨见势头不好,欲离去,后被孙坚部下推出军门斩首,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

“所向披靡·越挫越勇”

之后,孙坚率兵前进,到达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于是和孙坚联手,又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于是,孙坚就在鲁阳休整部队,厉兵秣马,准备进军讨伐董卓。

45岁这年(即初平元年)冬天,在鲁阳稍事休整,孙坚便想进军讨伐董卓。期间,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得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

次年(即初平二年)二月,孙坚率豫州军向梁东进发,辗转攻打洛阳。不料被徐荣包围,豫州兵全军溃败,孙坚和十几个骑兵突围逃出。孙坚遭此大败,几乎丧生,但并未灰其心志。他一路收集散兵,进占太谷阳人,严加戒备,准备伺机再战,以雪耻辱。

“受人挑拨·再获信任”

他到阳人城下,城中守备十分严密,偷袭不可能成功。这时,军队饥渴困顿,士气低落。加上是在夜间,没有堑壕工事防御。将士们刚刚解甲休息,吕布又令人传布谣言,说孙坚率城中将士乘夜来袭。而后孙坚乘势出城追击,胡轸全军溃败,部下督华雄也被斩杀。

孙坚阳人一役获胜,名声大起,威望更著。后有人乘机挑拨袁术,听了挑拨之言,袁术真的怀疑起孙坚来,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军中无粮,焦虑万分。当时,孙坚驻地阳人距离袁术所居鲁阳一百多里,孙坚连夜乘马,直奔鲁阳,拜见袁术。

在袁术帐中,孙坚心情异常激动。他在地上画来画去,分析形势和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历经一番交流,袁术马上下令给孙坚调拨军粮,孙坚立即回营。

“兵威进洛·痛击董卓”

董卓惧怕孙坚的勇武威猛,派部将李傕前往劝说,想与孙坚结为婚姻之好,并且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在利诱面前,孙坚一身正气,当即下令向大谷进军。部队一直挺进到距离洛阳九十里的地方。

董卓亲自引兵与其交战,结果遭到孙坚重创,他留下吕布掩护,自己转守渑池和陕城。孙坚挥兵,进攻洛阳,与吕布接战,吕布不敌,孙坚大军进入洛阳。洛阳空虚,数百里内没有烟火。他入城,见此惨状,无限惆怅。后命令部队清扫汉室宗庙,用太牢之礼祭祀。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坚得到了汉王朝的传国玉玺。据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孙坚当时驻军洛阳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云气浮动,众军惊怪,没人敢去汲水。孙坚命人下到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

孙坚整饬部队,分兵出新安、渑池间进击董卓。为防孙坚再来进击,董卓便留董越屯兵渑池,段煨屯兵华阴,牛辅屯兵安邑,其他将领留守各县,制衡山东群雄,自己则退往长安。孙坚修复被董卓挖掘的汉室陵墓,引兵回到鲁阳。

“联盟瓦解·各处割据”

当时,除孙坚与董卓作战外,其余关东群雄早已置之脑后,他们为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袁绍、袁术虽为兄弟,可互相也尔虞我诈,后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却改派周昂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

孙坚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事到如此,孙坚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

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赞叹不已,但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

“伐荆失败·将星陨落”

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各领土。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决定性胜利下,匆匆宣告结束。

46岁那年(即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

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享年46岁。孙坚战死,由其侄孙贲统率孙坚留下的余部扶送灵柩,后依附袁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