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秀才含金量有多高?考试的难易程度,放在今天相当于什么

秀才的含金量非常高。整个清朝两百年间一共产生了46万名秀才,要知道清朝的人口最多的时候有4亿,两百多年才出了这么46万个秀才,算一下比例就知道有多难考了。至于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很难比,因为秀才虽然不是官,但是拥有一些特权,现在找不到任何一个身份能与之并提的。如果只算考试难度的话,大概就相当于普通人考上博士吧。古代的文盲率非常非常高,能读到秀才可谓是凤毛麟角。建国初期曾经有过一次文盲普查,当时的文盲率高达80%,当时的标准是能认几百个字就不算文盲了。再往前看,古代的文盲率大概要高达95%。

相对于人口基数,在古代能认几个字的人就已经很少了,往往只有家境比较好的才会让孩子读书,穷人家的读书人非常非常少。虽然学费不是很贵,但是考试花费很高,不是普通人能负担得起的。古代没有信息联网,没有身份证,科举的时候想要验明身份,证明你有考试资格靠的是担保制度。你想参加科举,就要先让当地的廪生为你担保。如果身份出了问题,担保的人也要担责任。廪生是什么呢?一般都是前几届科举中考中秀才第一名的人。而你想让廪生为你担保,是不能空手上门的,多多少少都要给点孝敬,毕竟人家也是担着风险的。一般来说家里穷的至少要给10个大钱,有钱人家一般给500个大钱,这是第一步。

考秀才是要在县城考试的,你得去县城参加考试,到了地方得吃住,路上还有得有路费,古代的交通可没现在这么方便,路也没现在通畅。考场里不能带水进去,得在里面买,40文钱一壶热水,考完了以后要交给封卷钱,考上了要交谢师礼,最少500钱。乱七八糟的加起来,参加一次考试得至少三四两银子。古代很多穷读书人考到几十岁才考上秀才,其中有些都是因为没钱,一直在存钱,攒很久的钱才够参加一次考试。

考上了秀才就可以拥有一些特权,比如免除自己以及两个家人的徭役。见了当官的可以不用行礼。犯罪了官府也不能直接抓,需要一些特殊手续,审讯的时候也可以不用挨板子。犯了小罪可以直接花钱抵罪。平时可以直接要求见县官。等等。这些特权放到今天,找不到能与之相比较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