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称衣5:紫禁民国那些往事

随着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近代的传统服饰面临着巨大的冲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

民国成立以后,清朝的服饰制度大部分被革除,传统服饰至此发生了整体上的变化,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西式的服饰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短袄、套裙穿戴组合例

20年代女装 20世纪20年代的女子流行穿着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领、袖、襟、摆等处多镶滚花边,或加刺绣纹饰;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上衣下裙的女装后来一直流行,但裙式不断简化。

20年代男装 20世纪20年代,长袍马褂或西服,中山装等,都是这一时期男子的流行服饰。开始的时候传统的痕迹还比较重,后来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男子也开始穿着西装,但并不排斥原来的服饰,长衫、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在民国时期,礼帽也是当时最时髦的。冬天用黑色毛呢,夏天用白色丝葛。

裤 子 民国初期的中式裤子,大多比较宽松,裤脚用缎带系扎。20世纪20年代中期,曾一度去除扎带,裤管也比较宽大。至20年代后期,裤管逐渐收小,并恢复了扎带的方法,带子都是以本色质料缝制在裤脚上的。

发 式 女子的发式,随着流行而不断变化。曾经时尚的发髻有螺髻、朝天髻、空心髻、盘辫髻、堕马髻、舞凤髻、蝴蝶髻等等。年轻女子除了梳髻以外,有的还留一缕头发于额上,俗称“前刘海儿”。前刘海儿的式样一般都盖在眉间,也有遮住两眼的,还有将发剪成圆角,梳成垂丝形的;或者将额发分成两绺,并修剪成尖角,形如燕尾,时称“燕尾式”。到了民国初年,更风行一种极短的刘海儿发,远远看去若有若无,名叫“满天星”。女子剪发以后,一般多用缎带束发,也有用珠翠宝石做成各种发箍套在发上的。大约是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烫发流传到中国。当时大城市的女子,发饰大都模仿西式,有的还把头发染成红、黄、棕、褐等各种不同颜色,以此为时髦。

重点来了,中山装。

中山装是由孙中山先生创导并率先穿着的,故称中山装。它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曾被赋予了革命及立国的含义,以衣服的结构寓意“礼、义、廉、耻”,“以文制国”,“五权分立”和“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等等。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中山装穿起来收腰挺胸,舒适自然。中山装夏用白色,其它季节用黑色;外观轮廓端正,线条分明,有庄重的美感。

华哥,好帅捏......

其中在1912年中国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袖口三粒纽扣表示的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当时还有连衣裙、旗袍、满族旗袍,满族旗袍在清末满族旗女穿的旗袍,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至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袖、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20世纪二十年代初,旗袍发生了变化,经过不断的改量。旗袍有:

在前面的我们说到的是帝王朝时期,紫禁民国时期真实的反映了民族革命的呼声,切实体现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及服饰变革,在当时的金融市场主要流通的有羌帖、官帖、大银元、私帖、铜元、铜元票、小银元票和制钱等。

当时宋家王朝讲述的是宋氏三姐妹的故事,从辛亥革命一直西安事变。还记得著名的历史人物有谁吗?孙中山、蒋介石、袁世凯、张勋等著名历史人物。在紫禁称衣中找到一个中字,紫禁文化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宇宙科学、自然科学融合为一体后,再创作的“新中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